宝宝肠套叠怎么治疗
宝宝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灌肠复位(适用于病程48小时内、全身情况好的患儿,成功率约90%,复发率5%10%)、钡剂灌肠复位(适用于空气灌肠失败或诊断不明者,现应用较少)、水压灌肠复位(操作简单、安全、无辐射,适用于多数早期患儿);手术治疗指征为病程超48小时或全身情况差、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怀疑肠坏死穿孔、复发性且怀疑肠道器质性病变等,手术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用于无肠坏死者)和肠切除吻合术(用于肠坏死者);特殊人群(宝宝)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全身情况,非手术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后加强护理,整个治疗过程要安抚照顾宝宝。
一、非手术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这是目前治疗宝宝肠套叠常用的非手术方法,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的患儿。通过向肠道内注入一定压力的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操作时需要在X线透视或超声监测下进行,以确保复位的效果和安全性。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较高,可达90%左右,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约为5%10%。
2.钡剂灌肠复位:原理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是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该方法在过去使用较为广泛,但由于钡剂灌肠后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钡剂残留导致的肠梗阻等,目前应用相对较少。一般适用于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诊断不明确的患儿。
3.水压灌肠复位:在超声引导下,通过向直肠内注入生理盐水,利用水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辐射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早期肠套叠患儿。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病程超过48小时,或虽病程未超过48小时,但全身情况较差,如出现高热、精神萎靡、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怀疑有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复发性肠套叠,且怀疑有肠道器质性病变。
2.手术方式:
肠套叠复位术:对于没有肠坏死的患儿,可通过手术将套叠的肠管复位。手术时需要小心地将套入的肠管缓慢拉出,解除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观察肠管的血运情况,判断肠管是否存活。
肠切除吻合术:如果肠管已经发生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然后进行肠吻合。手术中要严格掌握切除肠管的范围,既要切除坏死的肠管,又要尽量保留正常的肠管,以保证肠道的正常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宝宝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宝宝的全身情况,包括生命体征、脱水程度、电解质平衡等。对于年龄较小、病情较重的患儿,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意外情况。非手术治疗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手术治疗后要加强护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管理等,促进宝宝恢复。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腹部症状和体征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给予宝宝充分的安抚和照顾,减轻宝宝的痛苦和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