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疣病是由HP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不同类型疣病前期症状有所差异,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口腔疣和生殖器疣,表现为丘疹、角化、粗糙不平、乳头样增殖、出血、瘙痒等,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面部、手背、手臂、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口腔、生殖器等部位。
1.寻常疣:初期为针尖大的丘疹,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乳头样增殖,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数目不定,初起多为一个,以后可发展为数个到数十个。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
2.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可突然起病,皮损多发于面部、手背、手臂,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线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自觉轻微瘙痒。病程呈慢性经过,可持续多年,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
3.跖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发生在足跟、跖骨头或跖间的赘生物,是寻常疣的一种。外伤、摩擦、出汗常为诱发因素。典型损害为角化性丘疹,irled或乳头瘤样增生,表面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
4.尖锐湿疣:由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初为淡红或污红色粟状大小赘生物,形态如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性质细嫩、顶端稍尖,无痛痒感,渐渐长大或增多。赘生物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表面湿润或有出血,在颗粒间常集中有脓液,散发腐臭气味,搔抓后可继发化脓。位于湿度较低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损害常小而呈扁平疣状。位于湿热湿润部位的疣常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
5.口腔疣:由HPV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良性赘生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变初期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单发或多发,呈淡红色,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可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桑葚状,有时可破溃、出血。病变好发于舌、颊、腭、龈等部位,有时可蔓延至口咽、扁桃体等部位。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可有异物感、疼痛、瘙痒等不适。
6.生殖器疣:由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肛门部位的疣状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周至8个月。初起为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菜花样或鸡冠样,质地柔软,易出血。病变可累及肛门、直肠、阴道、子宫颈等部位。患者可有瘙痒、疼痛、性交出血等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特异性的,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果发现身体有异常的疣状病变,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疣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