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长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口腔黏膜炎症,宝宝反复长鹅口疮可能与自身免疫力弱、口腔卫生差、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因素有关。应对方法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如喂奶后喂水、清洁牙齿、消毒餐具;提高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调整用药,与医生沟通调整因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用药方案;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有,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用免疫抑制剂的宝宝要更注重口腔护理和营养摄入;母乳喂养宝宝若妈妈乳头感染要注意清洁和治疗;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病情,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
一、了解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都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大量繁殖,导致鹅口疮。宝宝反复长鹅口疮可能与自身免疫力较弱、口腔卫生不佳、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因素有关。
二、应对方法
1.保持口腔卫生:在宝宝每次喝完奶后,可喂少量温开水,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奶液,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对于已经开始长牙的宝宝,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同时,宝宝的奶瓶、奶嘴、餐具等要定期煮沸消毒,至少每周消毒23次。
2.提高免疫力: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要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宝宝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体质。
3.调整用药:如果宝宝因为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而反复长鹅口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可以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案。因为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激素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宝宝更容易感染。
4.药物治疗:如果鹅口疮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制霉菌素等。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确保用药安全。
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这类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反复感染鹅口疮。家长要更加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和护理,一旦发现有鹅口疮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在喂养方面,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2.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宝宝:免疫抑制剂会抑制宝宝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口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加强宝宝的护理和营养支持。
3.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妈妈的乳头有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宝宝反复感染鹅口疮。妈妈在喂奶前后要注意清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如果乳头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4.注意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鹅口疮的症状变化,如白斑的面积是否扩大、宝宝是否出现哭闹、拒奶等情况。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