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怎么护理
幼儿急疹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发热护理。一般护理方面,要居家隔离休息,保证每天1214小时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用温水清洁皮肤,剪短指甲防搔抓。饮食护理上,鼓励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发热护理需密切监测体温,体温低于38.5℃物理降温,超38.5℃或患儿不适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殊病史患儿更要密切观察,家长遇不确定情况随时咨询医生。
一、一般护理
1.隔离休息
幼儿急疹具有传染性,患病后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防止疾病传播。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幼儿的身体机能尚在发育中,良好的休息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恢复和调整,增强免疫力,对抗病毒。例如,每天应保证1214小时的睡眠时间,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睡眠时间应更久。
2.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可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减少患儿再次感染的风险。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适宜的温湿度能让患儿感觉舒适,减轻因发热等不适带来的烦躁。
3.皮肤护理
幼儿急疹出疹时,可能会有皮肤瘙痒情况。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修剪患儿指甲,防止因搔抓皮肤导致破损,引发感染。若皮肤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二、饮食护理
1.补充水分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喝温开水或适量的鲜榨果汁,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摄入100150毫升水分,如10千克体重的患儿每天需摄入10001500毫升水分。
2.清淡易消化饮食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泥、水果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例如,可将小米煮成软烂的小米粥,蔬菜剁碎煮成蔬菜粥供患儿食用。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量。
三、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可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体温测量方法可选用腋下测量,测量时间510分钟。通过观察体温变化,了解病情发展,为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
2.物理降温
当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可使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水温宜在3234℃。也可使用退热贴敷于额头,帮助散热。
3.药物降温
当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导致患儿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要注意,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下婴儿慎用布洛芬。避免自行用药或超剂量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免疫缺陷病等特殊病史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如遇到任何不确定的情况,应随时咨询医生,以确保给予患儿正确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