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耳朵中耳炎
中耳炎的诊断方法、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诊断方法包括症状观察(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溢液)、体格检查(耳镜、鼓气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测试)、影像学检查(颞骨CT扫描、MRI检查);特殊人群方面,提醒家长密切观察儿童行为并协助检查,考虑老年人基础疾病影响,孕妇避免不必要辐射、谨慎用药。
一、症状观察
1.耳痛:急性中耳炎患者通常会有明显耳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在吞咽、咳嗽时疼痛可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烦躁、哭闹、抓耳等。慢性中耳炎一般耳痛不明显。
2.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自觉耳内闷胀或堵塞感,听声音不清楚,在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听力可能会暂时改善。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耳溢液:如果鼓膜穿孔,会有液体从外耳道流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期为血水样,后期变为黏脓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多为黏脓性分泌物。
二、体格检查
1.耳镜检查:是诊断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可以观察鼓膜的形态、色泽、活动度等。急性中耳炎时,鼓膜充血、肿胀,可向外膨出;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淡黄色、橙红色或琥珀色,有时可见液平面或气泡。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穿孔,穿孔的部位和大小不同,可分为中央性穿孔和边缘性穿孔。
2.鼓气耳镜检查:通过向耳道内加压或减压,观察鼓膜的活动度。正常情况下,鼓膜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而活动。如果中耳有积液或粘连,鼓膜的活动度会降低。
三、听力学检查
1.纯音听力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中耳炎患者多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即气导听力下降,骨导听力正常。气骨导差一般在2060dB之间。
2.声导抗测试:能反映中耳的功能状态。鼓室积液时,鼓室图呈B型曲线;中耳粘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可呈C型曲线。声反射测试可以判断听神经和中耳的完整性,中耳炎患者声反射可能消失或阈值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
1.颞骨CT扫描:对于诊断慢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显示中耳的结构,如鼓室、鼓窦、乳突等部位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2.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中耳有软组织病变或内耳受累时,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是否有抓耳、哭闹、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在进行检查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固定孩子的头部,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由于儿童的中耳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发生中耳炎,且病情变化较快,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中耳炎的治疗和恢复。在检查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检查给患者带来不适。
3.孕妇:孕妇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如需进行CT检查,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孕妇用药需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