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晕厥怎么缓解
暑热晕厥后的应对措施如下:首先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减少外界热量侵袭;接着松解其衣物,促进散热;若患者意识清醒,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藿香正气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冰袋、退热贴置于额头;期间要密切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针对特殊人群,老年人转移动作要轻柔,补充水电解质注意速度和量,儿童物理降温避免温度过低及冻伤,尽量不用药,孕妇转移注意腹部不受挤压,物理降温温和,补水适量,若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并告知怀孕情况。
一、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暑热晕厥发生后,首要的是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树荫下、空调房等。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会持续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加重身体负担。将患者置于凉爽环境,能减少外界热量的进一步侵袭,有助于身体散热,缓解中暑症状。比如在户外中暑晕厥,要尽快转移到附近的室内空调环境中。
二、松解衣物
为患者解开领口、袖口等束缚部位的衣物,以利于空气流通,促进散热。紧身衣物会阻碍体表空气的正常流动,不利于热量散发。松开衣物能使皮肤更好地与空气接触,加快散热速度,帮助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减轻中暑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藿香正气水等。暑热晕厥常伴随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补充水分能纠正脱水状态,而适量盐分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淡盐水浓度一般控制在0.9%左右,类似生理盐水浓度。比如可以每1520分钟让患者饮用100200毫升淡盐水。
四、物理降温
1.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进而通过血液循环降低全身温度。例如用温度在2530℃的湿毛巾擦拭,每1015分钟重复一次。
2.有条件时,可使用冰袋或退热贴置于患者额头降温。冰袋外包一层薄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退热贴能持续缓慢降温,帮助患者降低体温,缓解中暑导致的不适。
五、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一般在1220次/分钟,脉搏60100次/分钟。若发现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如呼吸急促、脉搏过快或过慢、血压不稳定等,需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中暑后恢复较慢。转移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动作过大造成二次伤害。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和量,因为老年人的心肾功能可能较弱,过快过多补充可能加重脏器负担。
2.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中暑风险更高。物理降温时,湿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引起寒战。使用冰袋或退热贴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避免随意使用药物,如需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
3.孕妇:孕妇中暑后,转移过程要确保其腹部不受挤压。物理降温方法要温和,避免过冷刺激引起子宫收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要适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