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儿童和老人是高发人群,可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一般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中耳乳突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单纯型最多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则可发生于急性中耳炎后,也可因中耳排脓引流不畅,炎症未能及时清除,而转变为慢性。
中耳乳突炎的症状因病期不同而有差异。
早期:患者表现为隐隐耳痛,听力稍减退,伴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活动期:患者呈搏动性跳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同时伴有耳鸣和耳内流脓。
后期: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导致眩晕和面瘫。如果耳后乳突部位红肿压痛,说明已经形成了脓肿,需要进行切开排脓。
就医和治疗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如果鼓膜穿孔,脓液较多,需要先进行鼓膜切开引流,然后再使用药物。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了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防止并发症。
预防和护理
中耳乳突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避免炎症蔓延。
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入耳。
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应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
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以免损伤听力。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护理事项:
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进水或受潮。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中耳乳突炎的高发人群,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耳部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孩子的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而引发中耳乳突炎。此外,老年人的耳部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如鼓膜变薄、听骨链僵硬等,这也会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因此,老年人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如果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而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此外,孕妇在怀孕期间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在治疗中耳乳突炎时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
总之,中耳乳突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护理,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