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早期症状包括精神神经症状与骨骼改变相关早期表现。精神神经症状有易激惹,因维生素D缺乏影响神经系统,患儿情绪不稳定、易烦躁哭闹;多汗,睡眠时尤甚,因钙磷代谢受影响致汗腺分泌失调,常伴枕秃;睡眠不安,因神经递质失衡影响睡眠节律。骨骼改变早期表现有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多见,因钙盐沉积不足致颅骨变软;囟门改变,前囟可能增大或闭合延迟,与钙盐在颅骨沉积异常有关。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幼儿,特别是高危人群,日常保证孩子户外活动、合理喂养,避免头部过度摩擦。
一、精神神经症状
1.易激惹:佝偻病早期,患儿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反应过度。例如,在安静环境中也可能无端哭闹,与正常小儿相比,情绪波动更为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调节。一般来说,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在佝偻病早期均可出现此症状,且与生活方式关联性较小,若家族中有类似神经易激惹表现的病史,更需关注。
2.多汗:即使在温度适宜、穿着合适且无剧烈活动的情况下,患儿头部等部位仍会大量出汗。多汗症状在睡眠时更为明显,常常导致患儿枕部头发因反复摩擦而脱落,形成枕秃。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机体的钙磷代谢,进而影响汗腺的正常分泌调节。多汗症状在各年龄段佝偻病患儿中较为常见,但低龄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3.睡眠不安:患儿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夜间睡眠时频繁翻身。这种睡眠不安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变有关,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了正常的睡眠节律。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佝偻病早期均可能出现睡眠不安情况,家长需留意,若同时伴有其他佝偻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骨骼改变相关早期表现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表现为颅骨局部(如枕骨或顶骨中央)用手指轻压时,有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觉。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盐在颅骨的沉积不足,使得颅骨骨质变软。在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骨骼发育相对滞后,颅骨软化症状可能出现更早或更明显。
2.囟门改变:前囟可能增大或闭合延迟。正常情况下,小儿前囟在11.5岁闭合,佝偻病患儿由于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发育异常,前囟闭合时间可能延迟至2岁以后。同时,前囟也可能较正常小儿增大,这反映了颅骨生长发育的异常,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盐在颅骨的正常沉积有关。不同性别患儿均可出现此症状,但有家族性囟门发育异常病史的患儿出现几率可能相对较高。
温馨提示: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日常表现,若发现有上述疑似佝偻病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断。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有佝偻病家族史的孩子,属于佝偻病的高危人群,更需加强监测。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自身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通过乳汁为婴儿提供足够营养。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照奶粉说明合理喂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额外补充维生素D。同时,避免孩子头部过度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因多汗等症状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