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
婴儿患手足口病后,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其到正规医院就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居家隔离2周,同时做好日常护理,包括皮肤清洁防抓挠、进食后口腔清洁等;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采取少食多餐;密切观察婴儿体温、精神等症状及皮疹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送医;对症治疗方面,体温不超38.5℃可物理降温,超38.5℃或不适时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热药物,口腔疼痛明显时也遵医嘱用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婴儿,护理要更细心,康复后注意加强营养和户外活动以增强抵抗力。
一、及时就医诊断
婴儿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婴儿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婴儿近期接触史、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手、足、口腔等部位是否有典型的皮疹、疱疹,还可能结合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这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隔离护理
1.居家隔离:确诊后,应让婴儿居家隔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隔离时间一般为自发病之日起2周。
2.休息与环境:保证婴儿有充足的休息,为其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三、日常护理
1.皮肤护理: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尤其是有皮疹、疱疹的部位,要避免婴儿搔抓,防止抓破后引起感染。可以给婴儿勤剪指甲,必要时可给婴儿戴上手套。
2.口腔护理:由于口腔内疱疹破溃后会引起疼痛,影响婴儿进食。家长可以在每次进食后用温水帮婴儿漱口,年龄较小无法漱口的婴儿,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口腔。
四、饮食调整
1.食物选择:给予婴儿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酸、热、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
2.进食方式:如果婴儿因口腔疼痛不愿进食,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同时,要保证婴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多喝温开水。
五、病情观察
1.症状监测:密切观察婴儿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情况。如果婴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症状变化:注意观察皮疹、疱疹的变化情况,如是否有增多、破溃、化脓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六、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如果婴儿体温不超过38.5℃,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给婴儿敷额头、温水擦拭身体等。当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导致婴儿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热时,应及时就医,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物。
2.口腔疼痛处理:对于口腔疼痛明显影响进食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解口腔疼痛的药物。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儿,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进展更快。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一旦发现婴儿病情有变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在婴儿康复后,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