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耳炎呢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是一组疾病统称。其可分为分泌性和化脓性,分泌性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病因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化脓性又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等,慢性多因急性延误或治疗不当所致。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咽鼓管特点及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患病,家长要注意耳部卫生;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差、有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常游泳和长期吸烟人群易因不良生活方式患病。诊断通过询问病史、耳部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不同类型中耳炎治疗方法有差异,治疗中要遵医嘱。
一、中耳炎的定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统称。
二、中耳炎的分类及特点
1.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小儿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因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内闭塞或闷胀感等症状。
2.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主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患者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是主要表现。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宽,咽部细菌易经此侵入中耳,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患上中耳炎。家长需注意儿童的耳部卫生,避免儿童躺着喝奶等易导致液体流入中耳的行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抓耳、哭闹、对声音反应迟钝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且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中耳炎后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同时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经常游泳的人,如果不注意耳部防护,污水容易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游泳时可佩戴耳塞,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长期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咽鼓管和中耳黏膜,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应尽量戒烟。
四、诊断与治疗
1.诊断:医生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如耳痛、听力下降等出现的时间、程度等。还会进行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可观察鼓膜情况,听力测试能评估听力损失程度等,必要时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等。
2.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促进积液排出、改善咽鼓管功能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等。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应足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清除病灶、重建听力。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和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