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喉喘鸣的宝宝注意事项

来源:民福康

宝宝喉喘鸣的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日常护理要让宝宝侧卧位睡眠、避免哭闹、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喂养方面要注意姿势、速度并补充营养;可适当让宝宝进行活动和晒太阳;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记录相关情况;对于早产、过敏体质及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特殊宝宝,护理时需更加细心并遵循医生建议、关注原发病变化。

一、日常护理

1.睡眠姿势:让宝宝保持侧卧位睡眠,这样能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呼吸状况。可以使用婴儿专用的侧卧枕来辅助保持侧卧姿势,但要注意枕头的柔软度和安全性,避免影响宝宝呼吸或导致窒息风险。

2.避免哭闹:尽量减少宝宝哭闹的时间和程度,因为哭闹会使喉部肌肉紧张,加重喉喘鸣症状。当宝宝哭闹时,要及时安抚,可通过轻柔的抚摸、轻声的话语、合适的玩具转移其注意力等方式进行。

3.预防感冒: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可以使用加湿器和空调来调节室内温湿度。

二、喂养方面

1.喂养姿势:喂奶时要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避免平躺喂奶,以防奶液反流进入气管,引发呛咳,加重喉喘鸣。母乳喂养时,妈妈可将宝宝抱在怀中,使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奶瓶喂养时,同样要将宝宝头部抬高。

2.喂养速度:控制喂养速度,避免宝宝吃得过急、过快。如果是奶瓶喂养,可选择合适奶嘴孔大小的奶瓶,防止奶液流速过快;母乳喂养时,妈妈可适当按压乳晕,控制奶液流出速度。

3.补充营养: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自身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要选择符合其年龄段的配方奶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三、运动锻炼

1.适当活动: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活动,如婴儿被动操、抬头训练等,这有助于增强宝宝的体质和呼吸肌力量。但活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2.晒太阳:在天气适宜时,带宝宝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避免阳光直射。

四、病情观察

1.症状监测:密切观察宝宝喉喘鸣的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费力、口唇发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记录情况:记录宝宝喉喘鸣的发作时间、频率、程度等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五、特殊人群提示

1.早产宝宝:早产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相对更不完善,喉喘鸣症状可能更严重,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在护理时要更加细心,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和护理,定期进行体检和评估。

2.过敏体质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可能因接触过敏原而加重喉喘鸣症状。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打喷嚏等,尽量避免宝宝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3.有其他基础疾病宝宝:如果宝宝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喉喘鸣可能会对原发病产生不良影响。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原发病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

了解疾病
过敏
正常的情况下,当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大都面临两种命运,如果被机体识别为有用或无害物质,则这些物质将与人体和谐相处,最终将被吸收、利用或被自然排出。如这些物质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免疫应答是人的防卫体系重要的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这种应答超出了正常范围,即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时,这种情况称为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种疾病,因为无端的攻击也会损害正常的身体组织,甚至免疫系统居然有时对机体本身的组织进行攻击和破坏,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宝宝吃奶感觉鼻腔有痰怎么回事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宝宝吃奶感觉鼻腔有痰可能是鼻炎、喉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喉喘鸣等原因引起的。 1、鼻炎 鼻炎是发生在鼻部的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可刺激鼻腔黏膜使其渗出大量分泌物,患儿在吃奶时会感觉到鼻腔有痰。 2、喉软骨发育不全 喉软骨发育不全可导致气道通气不畅,患儿在吃奶时鼻咽处会发出喘鸣声,类似有痰。 3、先天性喉喘
新生儿呼吸有痰音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呼吸有痰音可能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感染、吞咽反射不协调、先天性喉喘鸣等原因导致的。 1.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相对较窄,软骨柔软,黏液分泌较多,这可能导致呼吸时出现类似痰音的声音。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呼吸系统逐渐成熟,这种情况通常会逐渐改善。 2.呼吸道感染 如果宝宝
新生儿喘气粗好像有痰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喘气粗好像有痰,可能是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环境空气干燥、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喉喘鸣等原因造成的。 首先,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气道相对较窄,在呼吸时可能会出现喘气稍粗的情况,偶尔感觉有类似痰音,尤其是在哭闹、吃奶后较为明显,这通常是生理性的,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 其次,如
新生儿出气呼哧呼哧的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出气呼哧呼哧原因有生理因素、鼻腔堵塞、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喉喘鸣、其他原因等。 1.生理因素 新生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鼻腔、喉部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呼吸时可能会出现这种声音。尤其是在吃奶后、哭闹后或睡眠姿势不当时,这种呼哧呼哧的声音可能会更明显。这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改善
先天性喉喘鸣会自愈吗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先天性喉喘鸣是否可以自愈,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先天性喉喘鸣的病情比较轻,患儿在呼吸时发出喘鸣声,但是临床症状不明显,对于日常生活没有造成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病情有可能自愈。如果存在严重的先天性喉喘鸣,引起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皮肤紫绀等症状,并且有肺部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甚至
先天性喉喘鸣和喉软骨发育不良的区别有哪些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先天性喉喘鸣和喉软骨发育不良无法比较,因为先天性喉喘鸣也称为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喉软骨发育不良是导致先天性喉喘鸣的重要原因,二者属于因果关系。 先天性喉喘鸣是新生儿喘鸣比较常见的原因,由于喉软骨发育不良、软化,患儿在吸气时,软化的喉部组织往喉口内凹陷,导致局部气道变窄,而气流通过速度过快,增大阻力
新生儿未足月喉咙跟有痰似的怎么办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未足月喉咙像有痰可能与喉部发育不全、先天性喉喘鸣、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1、喉部发育不全 新生儿的喉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喉头位置相对较高,导致喉咙产生痰音。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进行特殊治疗。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喉部发育逐渐完善,痰音会逐渐消失。 2、先天性喉喘鸣
两个月宝宝喉咙老是吼吼响是怎么回事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两个月宝宝喉咙老是吼吼响可能与喉咙有痰、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等因素有关。 1、喉咙有痰 呼吸道黏膜会不断分泌黏液,如果未及时排出,可能会形成痰液堆积,气体通过时会发出吼吼的声音。 2、呼吸道异物 宝宝可能误吞一些小物品,如玩具零件、食物等,容易导致气管狭窄、堵塞,进而发出异响。 3、先天性喉喘鸣
宝宝吃奶感觉鼻腔有痰怎么回事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宝宝吃奶感觉鼻腔有痰可能是鼻炎、喉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喉喘鸣等原因引起的。 1、鼻炎 鼻炎是发生在鼻部的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可刺激鼻腔黏膜使其渗出大量分泌物,患儿在吃奶时会感觉到鼻腔有痰。 2、喉软骨发育不全 喉软骨发育不全可导致气道通气不畅,患儿在吃奶时鼻咽处会发出喘鸣声,类似有痰。 3、先天性喉喘
婴儿吃奶发出呃呃的声音怎么回事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婴儿吃奶发出呃呃的声音可能是护理不当导致的,也可能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有关。 1、护理不当 家长喂养不当导致婴儿吃奶速度过快或吃奶姿势不正确,会导致吞咽过多的空气,从而产生呃呃的声音。 2、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全 婴儿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喉部软骨结构未能正常发育,会导致气道狭窄。在
先天性喉喘鸣会自愈吗
宋广斌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先天性喉喘鸣是临床的表现,而不是疾病,一般是不能自行痊愈的。先天性喉喘鸣是新生儿因为喉部疾病所发出的临床异响,病因有很多,比如软骨软化、声门狭窄、声门裂、气管食管瘘、甲状腺肿、急性喉炎等等。如果是简单的炎症影响,消除炎症后可以恢复,但是自行痊愈是很困难的。
先天性喉喘鸣会自愈吗
姚俊 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先天性喉喘鸣一般不会自愈,先天性喉喘鸣主要是由于生长的过程中,比如说声门粘连等原因导致出现喉鸣。因此,出现先天性的喉喘鸣,一定要抓紧实现手术治疗。如果紧急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做气管切开手术,先天性喉喘鸣如果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可以等孩子大一点再做这个手术,但是也要抓紧时间。
先天性喉喘鸣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先天性喉喘鸣主要就是指婴儿在出生之后会出现吸气性喉喘鸣,一般就是出生不久后会发现,随着婴儿年龄增长,甲状腺软骨会逐渐的发育完善,症状也会慢慢的消失。一般当没有明显症状的时候是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的,但是如果是症状很严重的情况下,是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的。平时还要注意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生活中还要注意增加营养。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