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抵抗力下降及其他因素。咽鼓管功能障碍方面,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鼻炎等疾病堵塞咽口;功能不良如腭裂、唐氏综合征患者及外界气压急剧变化时咽鼓管不能正常调节压力;感染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侵犯、炎症使细菌逆行入中耳。中耳局部抵抗力下降方面,婴幼儿因咽鼓管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患病,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及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病风险高。其他因素方面,生活方式上吸烟或仰卧喂奶会增加患病几率,外伤如头部耳部撞击、耳部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诱发疾病。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
1.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可直接压迫咽鼓管咽口,阻碍中耳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中耳内形成负压,进而引发急性中耳炎。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此外,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癌等疾病,也会因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促使急性中耳炎发生。
2.咽鼓管功能不良:腭裂患者由于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附着异常,咽鼓管软骨段不能主动开放;唐氏综合征患者存在先天性咽鼓管功能障碍,这些情况都使得中耳通气困难,易发生急性中耳炎。乘坐飞机起降、潜水等导致外界气压急剧变化时,咽鼓管不能及时调节中耳内压力与外界平衡,中耳产生负压,也为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直接侵犯中耳,同时,炎症使得咽鼓管黏膜肿胀、纤毛运动障碍,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容易逆行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如一项针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中耳炎发病情况的研究发现,约30%的儿童在感染后2周内出现急性中耳炎症状。
二、中耳局部抵抗力下降
1.婴幼儿期:婴幼儿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咽口位置较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且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如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分泌型IgA含量不足,不能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中耳,所以更易患急性中耳炎。
2.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白细胞的趋化、吞噬等功能下降;艾滋病患者因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这些人群对中耳病原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急性中耳炎发病风险增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药物的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也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
三、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或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可刺激咽鼓管和中耳黏膜,使其纤毛运动功能受损,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研究显示,被动吸烟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的几率比非被动吸烟儿童高23倍。另外,仰卧位喂奶时,婴儿的咽鼓管处于水平位,且管腔较短,乳汁易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发炎症。
2.外伤:头部或耳部受到撞击,如交通事故、运动意外等,可能损伤中耳结构,破坏中耳的正常防御机制,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置管等耳部手术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