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23个月,期间保持正确体位、预防卧床并发症、注意特殊人群情况及生活方式调整;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关注不同人群用药安全;骨折初步愈合后佩戴腰部支具36周,注意不同患者支具适配问题。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或伴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要对特殊人群全面评估和准备;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一定适用人群和风险,术后需相应治疗;减压融合术用于合并神经压迫情况,手术复杂,要考虑不同患者特殊情况及生活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23个月,让骨折部位自然愈合。卧床期间要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适当垫高,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较弱,卧床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且更要注意预防卧床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女性患者在生理期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患者生活方式上要戒烟戒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骨折愈合。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否则高血糖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组织修复。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同时,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变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禁用某些成人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孕妇在用药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3.支具固定:在骨折初步愈合后,可佩戴腰部支具,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轻腰部负担,促进康复。支具的佩戴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一般为36周。对于肥胖患者,要选择合适尺寸的支具,确保固定效果。有脊柱侧弯病史的患者,佩戴支具时要注意调整,避免加重侧弯情况。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皮肤、肌肉,暴露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可能较差,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必要时请多学科会诊。男性患者如果有吸烟史,术前要戒烟一段时间,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作息,增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手术中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
2.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强椎体强度,缓解疼痛。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仍存在一定风险。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是该手术的常见适用人群,术后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儿童由于骨骼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适合该手术。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手术前要调整凝血功能。
3.减压融合术:当腰椎骨折合并神经压迫时,需要进行减压融合术。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将相邻椎体进行融合,以稳定脊柱。手术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高。青少年患者手术时要考虑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融合部位出现问题。有脊柱结核病史的患者,要先控制结核病情,再考虑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