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患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脑功能障碍的轻型原发性脑损伤,多因头部撞击所致,有明确外伤史,具意识障碍、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头颅CT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可助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等,康复需密切观察,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恢复期间要调整生活方式,有脑震荡病史者更要重视头部防护。
一、脑震荡的定义与成因
脑震荡是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多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等头部受到撞击的情况所致,是一种轻型的原发性脑损伤。
二、脑震荡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儿童可能意识丧失时间相对较短,但也需密切关注。意识恢复后,患者常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称为逆行性遗忘。
2.头痛、头晕:较为常见的症状,头痛可因情绪波动、活动、平卧等因素而加重,头晕可持续较长时间,尤其在儿童中,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和学习状态,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头部受伤后的反应可能相对复杂。
3.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可能与脑震荡后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4.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耳鸣、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儿童可能还会表现出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与平时不同的状态,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
三、脑震荡的诊断
1.病史: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通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这是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的重要手段。对于儿童,由于其头颅骨缝未完全闭合等特点,CT检查同样是必要的排查方式,但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
四、脑震荡的治疗与康复
1.一般治疗:
休息:受伤后需卧床休息12周,儿童尤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因为儿童的脑组织修复相对较快,但休息有助于减轻脑部负担,促进恢复。在休息期间,要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脑,如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
对症治疗:对于头痛、头晕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但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或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优先采用休息、心理疏导等非药物干预方式。如果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可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康复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头痛头晕程度、恶心呕吐情况等的变化。儿童需要家长更加频繁地关注其精神状态和日常行为,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脑震荡后可能存在病情变化较快的情况。
五、脑震荡后的注意事项
1.儿童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脑震荡后,家长要特别注意其神经系统的恢复情况,定期观察儿童的精神、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表现。避免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和危险活动,防止再次受伤加重病情。同时,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心理安抚,因为受伤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影响其身心健康。
2.生活方式调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脑震荡恢复期间都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的食物,促进身体和脑部的恢复。
3.病史相关:对于有过脑震荡病史的患者,再次头部受伤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要更加重视头部防护,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等,以降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