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怎么引起的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感染因素,包括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沙门菌属等细菌感染以及蛔虫等寄生虫感染,儿童免疫力弱、不注意卫生等易增加感染风险;二是饮食因素,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不洁饮食使病原体进入体内、过敏饮食引发过敏反应累及淋巴结,都可能诱发该病;三是其他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压力大疲劳等影响免疫功能,以及腹腔内邻近器官如阑尾、肠道的炎症蔓延,也会导致该病发生。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见的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时,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例如在秋冬季节,儿童感染柯萨奇病毒后,病毒可能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随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炎症反应。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感染病毒后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风险更高。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如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儿童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可侵犯肠系膜淋巴结。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婴幼儿,由于喜欢将手放入口中,增加了接触细菌的机会。对于本身有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更容易突破防线,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3.寄生虫感染:蛔虫、蛲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容易误食虫卵。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繁殖,其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刺激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炎症。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感染寄生虫的几率相对较高。
二、饮食因素
1.暴饮暴食:儿童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过度进食后,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一些儿童在节日期间或聚餐时,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对于本身消化功能就不好的儿童,如患有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等疾病的孩子,暴饮暴食更易诱发该病。
2.不洁饮食: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或饮用不洁水源,会使各种病原体进入体内。儿童的肠道黏膜较为娇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低。街边的小吃摊、卫生不达标的外卖食品等都可能是病原体的来源。对于经常在外面就餐的儿童,感染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3.过敏饮食:部分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当摄入这些过敏食物后,身体会产生过敏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可能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炎症发生。有食物过敏史的儿童,家长在日常饮食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原。
三、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因素:当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会错误地攻击肠系膜淋巴结,引发炎症。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更容易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等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病风险。对于处于备考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腹腔内邻近器官的炎症,如阑尾炎、肠炎等,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肠系膜淋巴结。如果儿童患有急性阑尾炎,炎症渗出物可能波及周围的肠系膜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炎。对于有慢性肠炎病史的患者,肠道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也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