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护理方法
幼儿急疹护理需从多方面着手。一般护理上,要提供适宜环境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做好皮肤清洁并防止孩子搔抓。发热护理方面,密切监测体温,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超38.5℃且物理降温不佳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小婴儿用药需谨慎。饮食护理要保证营养摄入,选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避免添加新辅食,同时鼓励多喝水。病情观察要留意皮疹变化及全身症状,低龄、有基础疾病孩子需更密切观察,家长护理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孩子与他人接触。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幼儿急疹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应提供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1822℃)、湿度适中(一般50%60%)的休息环境。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孩子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2.皮肤护理:出疹期间,孩子皮肤可能会有瘙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为防止孩子搔抓皮肤引起破损感染,可给孩子剪短指甲,必要时可给孩子戴上手套。
二、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可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测量体温时要确保测量方法正确,如使用腋温测量时,需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让孩子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测量510分钟。
2.物理降温:当孩子体温在38.5℃以下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可在1015分钟左右,水温一般控制在3234℃。也可使用退热贴,贴在孩子额头等部位辅助降温。
3.药物降温:若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对于幼儿急疹患儿,常用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要注意,小于3个月的婴儿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
三、饮食护理
1.保证营养摄入:患病期间孩子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仍需保证营养供给,以满足身体恢复的需要。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鸡蛋羹、蔬菜泥等。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适当增加食物种类,但避免添加新的辅食,以防过敏。
2.补充水分:发热会使孩子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保证体内水分充足,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除了白开水,也可适当饮用一些鲜榨的果汁,但要注意稀释,避免糖分过高。
四、病情观察
1.观察皮疹变化:注意观察皮疹的颜色、形态、分布部位及出疹顺序等。一般幼儿急疹的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mm,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12天内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及脱屑。若皮疹出现异常变化,如皮疹增多、融合、破溃、伴有水疱等,应及时就医。
2.观察全身症状:除了皮疹和发热,还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有无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频繁呕吐、腹泻严重等情况,提示可能有其他并发症发生,需尽快就医。
温馨提示:
1.对于低龄儿童,特别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幼儿急疹后可能病情变化较快,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患幼儿急疹后可能会使原有病情加重,这类孩子患病后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以便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3.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接触孩子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患病期间尽量减少孩子与他人的接触,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