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炎急性和慢性的区别
儿童鼻炎,从定义和病程、症状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儿童鼻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感染引发,病程短,症状类似感冒,鼻黏膜充血肿胀,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预防注重增强抵抗力;慢性病因复杂,病程长,有长期鼻塞等症状,鼻黏膜慢性充血,需个体化治疗,预防要避免过敏原、积极治疗急性鼻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用药要谨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一、定义和病程
1.急性儿童鼻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天到2周内,症状多在710天可自行缓解。例如孩子在受凉、过度疲劳后突然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多考虑急性鼻炎。
2.慢性儿童鼻炎:病因较为复杂,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可能与过敏、鼻腔结构异常、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病程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12周,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二、症状表现
1.急性儿童鼻炎: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孩子会出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喷嚏,随后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后期可因继发细菌感染,鼻涕变为黏脓性。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会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拒奶、睡眠不安等情况。
2.慢性儿童鼻炎:主要症状为长期或反复的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流涕一般为黏液性,量时多时少。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但全身症状相对不明显。由于长期鼻塞,孩子可能会养成用口呼吸的习惯,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
三、检查结果
1.急性儿童鼻炎:鼻黏膜充血、肿胀,以鼻腔前部明显,有时可见鼻道内有清水样或黏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若继发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
2.慢性儿童鼻炎:鼻黏膜呈慢性充血状态,可表现为暗红色,下鼻甲肥大,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鼻窦CT检查可能发现鼻窦内有炎症表现,对于怀疑有过敏因素的孩子,进行过敏原检测可能会发现相关过敏原。
四、治疗方法
1.急性儿童鼻炎: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对于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为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若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还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减轻鼻塞、流涕症状。
2.慢性儿童鼻炎:治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是过敏因素引起,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于鼻腔结构异常或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慢性鼻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也可使用生理盐水长期清洗鼻腔,改善鼻腔微环境。
五、预防措施
1.急性儿童鼻炎:主要是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慢性儿童鼻炎:除了增强抵抗力外,对于有过敏史的孩子,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急性鼻炎,避免其反复发作。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鼻腔的其他疾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鼻炎,在使用药物时都要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很多药物有年龄限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尽量避免接触。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鼻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