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定义
陈旧性骨折指骨折发生时间超3周,从影像学看,X线片上骨折断端有骨痂生长、骨质增生、骨折线模糊等,CT能更清晰显示细节;从临床症状看,疼痛减轻但活动时有隐痛,肿胀减轻但部分有肿胀,肢体功能有活动受限。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愈合快但好动易致骨折移位,轻度移位有自行矫正可能需定期复查;老年人愈合慢且并发症风险高,要适当活动并治疗骨质疏松;孕妇避免辐射检查与影响胎儿的药物,康复训练幅度不宜大;有基础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要控糖防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康复训练强度。
一、陈旧性骨折定义
陈旧性骨折一般指骨折发生时间超过3周的骨折。骨折后的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伤后3周内,骨折断端处于血肿炎症机化期和原始骨痂形成期的初期阶段。而一旦超过3周,骨折局部的病理生理改变进入一个相对稳定但仍在持续修复的状态,此时就可被称为陈旧性骨折。
1.从影像学角度定义: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陈旧性骨折表现与新鲜骨折有一定差异。在X线片上,陈旧性骨折断端可能出现骨痂生长迹象,表现为骨折端周围有密度增高影,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处可见不规则的骨质增生,骨折线可能相对模糊但依然存在。CT能更清晰显示骨折断端的细节、骨痂的形态及分布,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诊断更有优势,可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
2.从临床症状角度辅助定义:与新鲜骨折相比,陈旧性骨折局部疼痛通常会有所减轻,但在活动时仍可能有隐痛或不适感。肿胀程度也会明显减轻,不过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局部血液循环未完全恢复,或存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仍有一定程度的肿胀。肢体功能方面,因骨折未完全愈合或愈合不良,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如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肢体力量减弱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特点,新陈代谢旺盛,成骨能力强。陈旧性骨折在儿童身上愈合速度相对成年人可能更快,但也需密切关注。儿童好动,即使是陈旧性骨折,也容易因意外碰撞、过度活动导致骨折断端再次移位。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骨折部位受到二次伤害。同时,由于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对于一些轻度移位的陈旧性骨折,在生长过程中有一定自行矫正的可能,但仍需定期复查,由医生评估骨折愈合及骨骼发育情况,防止出现畸形愈合影响肢体功能。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陈旧性骨折愈合相对缓慢,且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因此,对于老年陈旧性骨折患者,在保证骨折部位稳定的前提下,应鼓励其适当进行床上活动或早期康复训练,如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预防并发症。同时,积极治疗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防止跌倒再次损伤骨折部位。
3.孕妇:孕妇发生陈旧性骨折,治疗和康复过程需格外谨慎。在影像学检查方面,要尽量避免有辐射的检查,如X线、CT等,可优先考虑超声、MRI等无辐射检查来评估骨折情况。治疗上,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康复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孕妇身体负担,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胎儿。同时,孕妇因身体重心改变,活动时要更加小心,防止摔倒加重骨折损伤。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陈旧性骨折愈合过程中易发生感染,且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此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以利于骨折愈合。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需使用药物辅助治疗陈旧性骨折,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同时,康复训练强度要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心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