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原因
骨质增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因素(30岁左右关节软骨开始磨损,50岁左右约80%的人会出现,中老年人常见于颈椎等部位,需适当关节保健)、性别因素(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致骨质增生风险增加,应注重补钙等)、生活方式因素(过度运动和劳损致关节软骨磨损,不良姿势使关节压力不均,肥胖增加关节负担,需相应调整)、病史因素(关节外伤修复及关节疾病可能引发骨质增生,应积极治疗与康复);同时给出温馨提示,老年人群定期体检,儿童青少年有异常及时就医,孕妇注意休息与补钙,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时综合考虑。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退变,这是骨质增生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在30岁左右,关节软骨就开始出现磨损,关节的稳定性下降,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机体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来增加关节的接触面积,减小局部压力。到50岁左右,约80%的人会出现骨质增生。尤其是中老年人的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更容易发生骨质增生。对于中老年人,应注意适当进行关节保健,如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关节负担。
二、性别因素
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质流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进而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沉积。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代谢失衡,骨重建过程异常,使得关节周围的骨质增生更容易发生。女性在绝经前后要注重补钙和维生素D,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并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加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运动和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运动员、舞蹈演员等人群,由于关节长期受到反复的高强度压力和摩擦,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变。比如篮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踝关节等部位,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这类人群应注意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前后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也可佩戴合适的护具来保护关节。
2.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如低头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会使脊柱和关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导致局部压力分布不均,从而刺激骨质增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定期起身活动,进行颈部和腰部的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疲劳。
3.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特别是膝关节和髋关节。每增加1千克体重,膝关节在行走时就要多承受36千克的压力,肥胖人群发生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23倍。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减轻体重,以降低关节的压力。
四、病史因素
1.外伤:关节曾经受到过严重的外伤,如骨折、脱位等,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在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有过关节外伤史的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2.其他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会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和炎症反应,引起关节周围骨质增生。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遵医嘱使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等。
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出现骨质增生症状后可能容易忽视,因此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儿童和青少年一般较少发生骨质增生,但如果出现异常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孕妇在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关节压力增大,也可能出现骨质增生的一些症状,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保证钙质的摄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骨质增生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病情,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