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前、中、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颅前窝骨折有“熊猫眼”征、球结膜下淤血、脑脊液鼻漏、嗅觉障碍;颅中窝骨折会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听力和平衡障碍、动眼等神经损伤;颅后窝骨折有乳突部皮下淤血、枕下部皮下淤血或肿胀、后组脑神经损伤。特殊人群中,儿童临床表现可能不同,要细致观察、防头部剧烈活动、减辐射;老年人基础病多影响愈合,要关注生命体征和基础病控制、给予营养支持;孕妇治疗要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药物,关注心理;有基础疾病患者,凝血障碍者要改善凝血、观察出血,神经疾病者要与原病症状鉴别。
一、颅前窝骨折
1.眼部表现:可出现眶周广泛淤血,呈现“熊猫眼”征。这是由于骨折处出血渗至眶周组织所致。此外,还可能有球结膜下淤血,表现为眼球表面的结膜呈现红色或紫红色。
2.脑脊液鼻漏:颅前窝骨折常累及筛板,导致脑脊液经鼻腔流出。患者可自觉鼻腔有清亮液体流出,低头或用力时更为明显。若合并有鼻出血,脑脊液可与血液混合流出。
3.嗅觉障碍:骨折损伤嗅神经时,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因为嗅神经在颅前窝底部走行,骨折容易对其造成直接损伤。
二、颅中窝骨折
1.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骨折累及蝶骨,可出现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若累及颞骨岩部,脑脊液可经中耳由鼓膜穿孔处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若鼓膜未穿孔,脑脊液可积聚于中耳内,引起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鼓室积血,透过鼓膜可见蓝色或紫色。
2.听力和平衡障碍:骨折损伤内耳结构或听神经时,可导致听力减退、耳鸣甚至耳聋。同时,若损伤前庭神经,患者可出现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
3.动眼、滑车、外展和三叉神经损伤:骨折累及海绵窦时,可损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动眼神经损伤可导致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等;三叉神经损伤可引起面部感觉减退、疼痛等。
三、颅后窝骨折
1.乳突部皮下淤血: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多在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淤血,称为Battle征。这是由于骨折处出血积聚于乳突部皮下所致。
2.枕下部皮下淤血或肿胀: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枕下部出现皮下淤血或肿胀。患者可能会感到枕部疼痛、压痛明显。
3.后组脑神经损伤:骨折累及枕骨大孔或岩尖后缘,可损伤后组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偏斜等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颅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观察时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此外,儿童的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头部的剧烈活动,防止骨折加重。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对疼痛的耐受性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
3.孕妇:孕妇发生颅底骨折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在治疗用药方面,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4.有基础疾病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颅底骨折后出血可能更难以控制。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凝血功能,同时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与原有疾病的症状进行鉴别,准确判断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