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肠套叠治疗
成人肠套叠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空气灌肠复位和钡剂灌肠复位,分别适用于发病时间短、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但有禁忌情况;手术治疗的指征为非手术治疗失败、肠管坏死、慢性复发性肠套叠,手术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吻合术;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考虑其特殊情况。
一、非手术治疗
(一)空气灌肠复位
1.适用情况:
对于成人肠套叠,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可尝试空气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复位是利用空气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其原理是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使肠腔内压力升高,推动套入部的肠管逆行回到原位。
2.操作要点:
在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观察套叠阴影的变化,当看到套叠阴影逐渐后退,直至完全消失,同时患者出现排气、排便,且腹部包块消失,提示复位成功。但需要注意,对于一些存在肠管坏死风险、病史超过48小时、怀疑有肠管器质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可能不适用。
(二)钡剂灌肠复位
1.适用情况:
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一般情况尚可的成人肠套叠患者。钡剂灌肠复位是通过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肠管情况,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肠管复位。
2.操作注意事项:
同样要密切观察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反应以及肠管复位情况,对于存在肠管坏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宜采用。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征
1.非手术治疗失败:
如果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例如在空气灌肠复位过程中,长时间操作后套叠仍未复位,或者出现肠管穿孔等并发症迹象时,需立即手术。
2.肠管坏死:
当患者出现腹痛加剧、腹膜刺激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便呈暗红色且量较多、腹部可触及固定的坏死肠管包块等表现时,提示肠管可能已经坏死,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肠管组织。
3.慢性复发性肠套叠:
对于反复发生肠套叠的成人患者,多存在肠管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肠道肿瘤等,需要通过手术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切除病变组织,防止再次发生肠套叠。
(二)手术方式
1.肠套叠复位术:
对于肠管未发生坏死的患者,可尝试进行肠套叠复位。将套入的肠管小心地逆行推回原位,恢复肠道的连续性。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肠管,防止加重肠管损伤。
2.肠切除吻合术:
当肠管已经发生坏死时,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然后进行肠吻合。根据坏死肠管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如端端吻合等,确保肠道吻合口的血运良好,保证吻合口能够顺利愈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成人肠套叠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基础疾病的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非手术治疗时要谨慎评估,手术治疗后要注重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二)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如果是在妊娠期发生肠套叠,治疗时需要特别考虑胎儿的安全。非手术治疗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治疗时要注意手术操作对子宫和胎儿的可能影响,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
(三)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有肠道疾病病史(如肠道肿瘤、肠息肉等)的患者发生肠套叠,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肠套叠治疗的影响。例如,有肠道肿瘤病史的患者发生肠套叠时,很可能是肿瘤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手术中除了处理肠套叠问题,还需要对肿瘤进行相应处理,如切除肿瘤等。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防止基础疾病复发或加重影响肠套叠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