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怎么治疗
酒精中毒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院前要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及简单处理外伤,院内需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适当保暖。药物治疗方面,昏迷者可用纳洛酮促醒,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减轻胃损伤,补充维生素预防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对酒精耐受性低,治疗需精确计算剂量并关注神经系统;孕妇饮酒危害胎儿,用药要谨慎并监测胎儿发育;老年人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药物剂量应减少且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人群,如肝脏、心血管、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分别关注肝功能、心血管指标及血糖情况。
一、一般治疗
1.院前处理:发现酒精中毒患者后,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对于意识不清者,不要强行喂水、喂药,避免发生呛咳。若患者有外伤,应及时进行简单止血包扎。
2.院内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纠正因酒精中毒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以及酸碱失衡(常见为代谢性酸中毒)。具体补液种类和量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保暖:酒精中毒患者常因血管扩张导致散热增加,容易出现体温降低,需适当保暖,但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皮肤烫伤。
二、药物治疗
1.促醒药物:对于昏迷的酒精中毒患者,可使用纳洛酮等药物促醒。纳洛酮能竞争性拮抗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促使患者苏醒。
2.保护胃黏膜药物:酒精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缓解胃肠道症状。
3.补充维生素:酒精中毒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缺乏,易引发Wernicke脑病等。因此常需补充维生素B1、B6等,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对酒精的耐受性较成人低,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引起严重中毒反应。应严格避免儿童接触酒精。一旦发现儿童酒精中毒,应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用药剂量需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精确计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儿童酒精中毒可能对其神经系统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康复后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
2.孕妇:孕妇饮酒不仅会对自身造成酒精中毒危害,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出现胎儿生长受限、智力发育迟缓、面部畸形等。若孕妇发生酒精中毒,治疗时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需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评估胎儿健康状况。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和机体耐受性下降,酒精中毒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等。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少,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需综合考虑酒精中毒治疗与基础疾病治疗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4.有基础疾病人群:
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的人群,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减弱,酒精中毒可能加重肝脏损伤。治疗时除针对酒精中毒进行处理外,还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人群,酒精中毒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心电监护,积极控制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心血管系统稳定。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酒精可能影响血糖代谢,导致低血糖或血糖波动。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维持血糖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