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流鼻血需从多方面应对。原因上,鼻黏膜干燥、血管扩张、局部损伤及炎症累及血管等可致出血。日常护理要保持鼻腔湿润,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雾,避免刺激鼻腔,戴口罩,改善生活环境,控制室内湿度与清洁。治疗方面,控制过敏性鼻炎,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少量鼻出血可压迫止血,多则就医。特殊人群中,儿童鼻腔嫩,用药遵医嘱,加强看护;孕妇用药谨慎,鼻出血先压迫止血再就医;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出血可能严重,除压迫止血还需积极控制基础病。
一、明确流鼻血原因
1.鼻黏膜干燥: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处于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刺激可导致鼻黏膜腺体分泌减少,加上频繁擤鼻、揉鼻等动作,容易使鼻黏膜变得干燥,从而增加鼻出血的风险。例如在干燥的季节,这种情况可能更为明显。
2.鼻黏膜血管扩张:过敏反应引发鼻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在受到轻微外力如气流冲击、轻微摩擦时,这些扩张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3.鼻腔局部损伤:患者因鼻痒不适,经常挖鼻或用力擤鼻,直接损伤鼻黏膜,破坏鼻黏膜的完整性,进而引起鼻出血。对于儿童患者,其鼻腔黏膜相对更娇嫩,这种损伤可能更容易发生。
4.炎症累及血管:过敏性鼻炎长期不控制,炎症持续刺激,可累及鼻黏膜血管壁,使其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若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血压波动时,也会增加鼻出血风险。
二、日常护理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剂,通过冲洗鼻腔,不仅能湿润鼻黏膜,还能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炎症。每天可多次使用,具体次数可根据鼻腔干燥程度调整。例如对于鼻腔干燥明显的患者,可每23小时使用1次。
2.避免刺激鼻腔:嘱咐患者不要挖鼻、用力擤鼻,减少对鼻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避免孩子因鼻痒而挖鼻。同时,尽量避免吸入干冷空气,在寒冷、干燥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可佩戴口罩,过滤空气,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3.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定期清洁室内卫生,减少灰尘、螨虫等过敏原的积聚。经常更换床单、被罩等,避免在室内饲养宠物,降低过敏风险。
三、治疗措施
1.控制过敏性鼻炎:这是减少鼻出血的关键。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痒、流涕、鼻塞等症状,从而间接减少鼻出血发生。对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还可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控制过敏症状。
2.鼻出血处理:少量鼻出血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略前倾,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压迫止血,一般压迫510分钟,多数鼻出血可停止。若出血较多,可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鼻腔填塞、烧灼等方法止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腔黏膜更薄嫩,鼻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在使用鼻腔喷雾剂时,家长要协助操作,避免喷头损伤鼻黏膜。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剂量需根据年龄、体重等精准计算。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防止其因好奇而挖鼻。
2.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口服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出血时,可先采取简单的压迫止血方法,若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鼻出血可能更为严重且不易止血。鼻出血时,除采取常规压迫止血措施外,应尽快就医。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规律服药,定期体检,减少因基础疾病导致的鼻出血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