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颌骨囊肿的成因可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因素。牙源性因素包括炎症刺激(如根尖周囊肿,因牙髓感染致根尖周上皮细胞增生液化形成,老年人及不注意口腔卫生、有牙齿病史者易发生)、发育异常(如含牙囊肿,多因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间液体渗出形成,青少年、有不良习惯及牙齿发育异常病史者易出现)、牙滤泡异常(如萌出囊肿,围绕萌出牙齿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间液体潴留形成,儿童、挑食营养不均衡及有牙齿萌出异常病史者易发生);非牙源性因素包括胚胎发育异常(如鼻腭管囊肿,源于鼻腭管上皮残余,成年男性、有头面部发育异常病史者易发生)、损伤(外伤致颌骨血肿机化液化形成囊肿,高风险运动人群及有颌骨外伤史者易发生)、其他组织异常(如鳃裂囊肿,由鳃裂残余上皮发展而来,儿童和青少年、有先天性鳃裂发育异常病史者易发生)。同时对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及有特殊病史的特殊人群给出了口腔保健和定期复查的温馨提示。
一、牙源性因素
1.炎症刺激:根尖周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当牙齿发生龋坏、外伤等导致牙髓感染,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时,根尖周的牙周膜内残留的上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会增生形成上皮团块,中央发生变性、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根尖周炎患者发生根尖周囊肿的几率相对较高。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由于牙齿问题较多,发病率可能相对高一些。对于生活方式而言,不注意口腔卫生,如刷牙不彻底、不定期洗牙等,会增加牙齿发生龋坏和根尖周炎的风险,进而增加囊肿形成几率。有牙齿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反复发生根尖周炎的患者,更要警惕囊肿的形成。
2.发育异常:含牙囊肿多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和蓄积,形成囊肿。多发生于青少年,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牙齿发育和萌出的阶段。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中如果青少年有咬硬物、吮指等不良习惯,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加含牙囊肿的发生风险。有牙齿发育异常病史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含牙囊肿。
3.牙滤泡异常:萌出囊肿是围绕正在萌出的牙齿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形成的囊肿,主要发生于正在萌出牙齿的儿童。一般女孩牙齿萌出略早于男孩,所以女孩可能相对更早出现萌出囊肿。如果儿童有挑食、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发育,增加萌出囊肿的发生可能。有牙齿萌出延迟或异常病史的儿童更易发生。
二、非牙源性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鼻腭管囊肿来源于鼻腭管内的上皮残余,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鼻腭管上皮细胞残留,可能在成年后发生囊肿。一般在成年人群中发现,男女发病率有一定差异,男性略多于女性。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有头面部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发生风险较高。
2.损伤:外伤等原因导致颌骨内出血,形成血肿,随后血肿机化、液化,周围纤维组织包裹,也可能形成囊肿。这种情况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意外受伤而发生。经常从事高风险运动,如拳击、足球等的人群,发生颌骨损伤的几率增加,囊肿形成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有颌骨外伤史的患者,即使伤口愈合,也需要定期复查,警惕囊肿形成。
3.其他组织异常:鳃裂囊肿偶尔可发生于颌骨内,它是由鳃裂残余上皮发展而来。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有先天性鳃裂发育异常病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如果发现牙齿问题或颌面部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牙齿问题较多,更要注意口腔保健,定期洗牙,及时治疗龋齿等问题。有颌骨外伤史、牙齿发育异常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囊肿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