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皮肤癌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不同类型早期症状各异,特殊人群发病风险更高。基底细胞癌早期常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小结节,质地硬、有光泽,中央可凹陷,后可破溃成溃疡,边缘珍珠样隆起;鳞状细胞癌早期有边界不清红斑伴鳞屑或疣状肿物;恶性黑色素瘤多由色素痣恶变,表现为色素痣形状不对称、边缘模糊、颜色不均、直径变大等,也可出现新生物及卫星灶。老年人、户外工作者、有皮肤癌家族史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特殊人群,因年龄、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皮肤癌发病风险增加,需做好防护、定期检查。
一、基底细胞癌早期症状
1.皮肤小结节:起初常表现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结节,质地较硬,表面有光泽,多为肉色、粉红色或蜡样色泽,就像珍珠样的外观,部分小结节中央可稍有凹陷。例如,在头面部、颈部等曝光部位较为常见,这种小结节在早期可能并不引起患者注意,因为它生长缓慢,也无明显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症状。
2.溃疡:随着病情进展,小结节中央可逐渐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边缘常呈珍珠样隆起,基底不平,可有黑色或棕色的痂皮覆盖,且溃疡长时间难以愈合,即便愈合也易反复破溃。这种溃疡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或渗出,患者可能以为是普通皮肤破损而延误诊治。
二、鳞状细胞癌早期症状
1.红斑样皮损:早期可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表面常有鳞屑,类似慢性湿疹、皮炎等皮肤病表现。红斑的颜色可呈淡红色至暗红色,部分红斑区域皮肤可能会有粗糙感,患者可能会不自觉搔抓。例如在下肢、手部等部位,若红斑持续存在且逐渐扩大,应警惕鳞状细胞癌的可能。
2.疣状肿物: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疣状的肿物,质地较硬,高出皮肤表面,表面粗糙不平,类似寻常疣,但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肿物的颜色可为肤色、褐色或黑色,有时表面会有角质物附着,若强行剥脱可能会引起出血。
三、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1.色素痣变化:恶性黑色素瘤很多是由色素痣恶变而来,因此若原有色素痣出现形状不对称,比如一侧边缘规整,另一侧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样界限清晰;颜色不均匀,可出现棕色、黑色、蓝色、白色等多种颜色混杂;直径大于6毫米等情况,需高度警惕恶变可能。例如,足底、手掌等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如果出现上述变化,恶变风险相对更高。
2.新生物:皮肤出现新的黑色或棕色的斑点、丘疹或结节,这些新生物生长迅速,表面可能会有破溃、出血等情况。有时新生物周围还可能出现卫星灶,即围绕主要病灶出现一些小的类似病灶的皮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癌的发病风险相对增加。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尤其是暴露部位的皮肤,如头面部、颈部、手臂等。对于长期存在的皮肤病变,不要自行随意用药涂抹,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若有皮肤瘙痒等不适,避免过度搔抓,以免损伤皮肤引发病变。
2.户外工作者:由于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下,皮肤癌发病风险高。工作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宽边遮阳帽、穿长袖衣物、涂抹防晒霜等。定期进行自我皮肤检查,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变化,如上述提及的各种早期症状,要及时就诊。
3.有皮肤癌家族史人群:遗传因素在皮肤癌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这类人群应比普通人更加重视皮肤检查,建议定期到医院皮肤科进行专业检查。日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日晒,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控制可能诱发皮肤癌的危险因素,如慢性皮肤炎症等。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皮肤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免疫系统功能指标。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皮肤破损后感染。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改变,需及时就医,因为这类人群皮肤癌的进展可能相对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