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咽炎怎么治疗
慢性鼻炎和咽炎的治疗、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及生活方式调整给出建议。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鼻腔冲洗、物理治疗(激光、超声雾化等)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各有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谨慎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耐受性,孕妇尽量避免用药;生活方式调整涉及饮食上避免辛辣烟酒、多吃蔬果,环境上保持空气清新、避免过敏原,适当运动且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一、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亢进,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
减充血剂:能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黏液促排剂:促进纤毛运动和改善纤毛清除功能,稀释脓鼻涕,促进排出。
含漱液及含片:用于咽炎,可清洁口腔、杀菌消毒、减轻炎症,缓解咽部不适。
抗生素:如慢性咽炎或鼻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2.3%的高渗盐水,进行鼻腔雾化、滴注或冲洗,可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3.物理治疗
激光、冷冻、微波等: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凝固、汽化或冷冻等操作,改善鼻腔通气。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鼻腔干燥、出血等,需谨慎选择。
超声雾化:对于咽炎,超声雾化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减轻炎症,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鼻息肉或鼻腔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慢性鼻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慢性咽炎一般不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慢性肥厚性咽炎,淋巴滤泡增生广泛者,可酌情采用激光、低温等离子等治疗。
二、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如需使用药物,应严格遵医嘱,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和合适的剂量。
注意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帮助养成,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鼻炎咽炎时,需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部分老年人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外出。
3.孕妇
孕妇用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病情较轻,可先采用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需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鼻黏膜和咽部黏膜,加重炎症。
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不利于病情恢复。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黏膜修复。
2.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香水等。在花粉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
3.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慢性鼻炎咽炎。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4.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预防咽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