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疳积是什么意思
疳积是儿科常见脾胃病证,好发于1-5岁儿童,由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有形体消瘦、面色异常、饮食异常等表现,病因包括喂养不当和疾病影响,可从喂养、疾病防治方面预防调护,需与厌食症、积滞鉴别,厌食症无明显气血耗伤等,积滞无疳积严重气血耗伤及形体消瘦。
一、疳积的定义
疳积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脾胃病证,多由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进而使患儿形体消瘦、面黄发枯、饮食异常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它好发于15岁的儿童,与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且家长喂养方式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主要临床表现
1.形体方面
消瘦:患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标准体重的20%以上,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体型明显消瘦,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头大、项细、发稀等。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无法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求。
面色异常:面色萎黄或苍白,缺乏光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成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失于润泽。
2.饮食方面
食欲异常:有的患儿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想进食,对食物缺乏兴趣;有的则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纸张等非食物物质。这是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患儿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障碍,从而影响食欲。
食量变化:食量可能较以往明显减少,或者虽然食量无明显减少,但存在食物的转化和利用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三、病因病机
1.喂养不当
乳食不节:婴幼儿时期,若家长喂养过度,如过早添加辅食且种类不当、喂食量过多等,超过了小儿脾胃的承受能力,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例如,过早给婴儿喂食难以消化的固体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
断乳不当:断乳时间过早或过晚,以及断乳后食物的转换不合理,都可能影响小儿脾胃功能。过早断乳,小儿不能适应食物性质的改变;过晚断乳则会使小儿依赖母乳,对其他食物的接受度降低,进而影响脾胃对多种食物的消化吸收。
2.疾病影响
其他疾病耗伤:若小儿患有长期腹泻、痢疾、寄生虫病等,这些疾病会持续损耗小儿的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引发疳积。例如,长期腹泻会使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严重受损,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四、预防与调护
1.喂养方面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富含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且易于消化吸收。46个月时开始及时、合理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定时定量:培养小儿定时进餐的习惯,根据小儿的年龄和食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每餐的进食量相对稳定,让脾胃有规律地进行消化和吸收。
2.疾病防治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小儿患有腹泻、痢疾、寄生虫病等疾病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防止疾病迁延不愈损伤脾胃功能。例如,一旦发现小儿有寄生虫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避免寄生虫长期消耗小儿气血。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带小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体重不增、食欲异常等情况,以便早期干预和处理。
五、与其他相似病症的鉴别
1.与厌食症鉴别
厌食症主要以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为特征,但一般精神状态尚可,形体无明显消瘦,脾胃功能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没有疳积所出现的明显气血耗伤、形体极度消瘦等表现。而疳积除了食欲异常外,还有明显的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气血不足的表现。
2.与积滞鉴别
积滞是以小儿乳食停滞,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出现疳积那样严重的气血耗伤和形体明显消瘦的情况,积滞经过及时治疗,脾胃功能可较快恢复,而疳积病情相对复杂,病程较长,恢复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