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晕厥是病吗
反射性晕厥是一种因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血压急剧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的疾病。其分为血管迷走性、情境性、颈动脉窦晕厥等类型,各有不同诱发因素及特点。诊断需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进行心电图、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试验等辅助检查。治疗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药物及起搏治疗等。特殊人群中,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应注意生活习惯及防摔倒,老年患者诊断治疗要全面评估且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防并发症,儿童患者反复晕厥需及时就医。
一、反射性晕厥是病吗
反射性晕厥是一种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二、反射性晕厥的分类及特点
1.血管迷走性晕厥: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由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等诱发。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之后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自行恢复。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关。
2.情境性晕厥:特定情境可诱发,如咳嗽、排尿、吞咽、大笑等。例如咳嗽性晕厥,多发生在剧烈咳嗽后,由于咳嗽时胸内压急剧升高,阻碍静脉回流,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排尿性晕厥常见于男性,尤其是在夜间起床排尿时,可能与突然改变体位、排尿后腹压骤降等因素有关。
3.颈动脉窦晕厥:多因颈动脉窦受刺激而发病,常见诱因包括衣领过紧、颈部突然转动等。颈动脉窦受到刺激后,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和/或心动过缓,导致晕厥发作。
三、反射性晕厥的诊断
1.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晕厥发作的诱因、前驱症状、发作时的表现、持续时间、恢复过程以及家族史等。例如,若发作前有长时间站立、情绪激动等情况,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若与特定动作相关,则考虑情境性晕厥。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卧位和立位血压、心率,检查心脏和神经系统体征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直立性低血压,有助于诊断。
3.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排查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变身体姿势,观察是否诱发晕厥及相关表现;颈动脉窦按摩试验用于诊断颈动脉窦晕厥,但需在有抢救设备的条件下进行,以防意外发生。
四、反射性晕厥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长时间站立、突然改变体位,穿宽松衣领的衣服等。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可进行直立训练,如每天靠墙站立102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以提高机体对直立位的耐受性。
2.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氟氢可的松等。
3.起搏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反射性晕厥,如伴有严重心动过缓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和年轻女性:这类人群血管迷走性晕厥较为常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参加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增强体质。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处于闷热环境时,若出现头晕等前驱症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防止摔倒受伤。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晕厥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使用药物治疗时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发生晕厥后摔倒,容易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家属应加强看护,改善居住环境,减少障碍物,增加卫生间等场所的防滑设施。
3.儿童患者:儿童反射性晕厥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家长应引起重视。避免孩子长时间站立或处于闷热环境,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较小的儿童,在玩耍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安全,防止晕厥发作时受伤。若孩子反复出现晕厥,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