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晕厥处理包括现场、医院处理及特殊人群温馨提示。现场处理需立即让患者平卧,解开束缚物,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则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还可用手指掐按人中。医院处理要完善如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或MRI、脑电图等检查,再针对心源性、血管迷走性、低血糖、神经源性等不同病因治疗。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骨质疏,晕厥后易骨折,活动应缓慢,及时就医;儿童常见血管迷走性等晕厥,家长勿惊慌,平时保证休息营养;孕妇晕厥与多种因素有关,定期产检,发生晕厥尽快送妇产科;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治疗,预防晕厥。
一、现场处理
1.立即让患者平卧: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平坦的地方,使其平卧,头部略放低,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通畅。对于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防止误吸。
2.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周围人员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
3.刺激人中:用手指掐按患者人中,通过刺激该穴位,有可能促使患者恢复意识。但刺激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二、医院处理
1.完善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导致的晕厥;血糖检测能明确是否因低血糖引发晕厥;电解质检查有助于发现如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情况;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可捕捉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能记录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查心肌病、瓣膜病等心脏疾病。
神经科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排除脑部出血、梗死、肿瘤等病变;脑电图有助于诊断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2.针对病因治疗
心源性晕厥:若为心律失常引起,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植入心脏起搏器;若是心脏瓣膜病导致,可能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心肌病患者则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药物控制心力衰竭等。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增加液体和盐分摄入,以提高血容量。对于频繁发作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低血糖晕厥: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纠正低血糖状态。之后需明确低血糖原因,如是否为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是存在胰岛素瘤等疾病。
神经源性晕厥: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脑血管疾病需进行相应的溶栓、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癫痫患者需使用抗癫痫药物。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晕厥可能是这些疾病的表现之一。且老年人骨质较疏松,晕厥摔倒后易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建议老年人平时活动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发生过晕厥,应及时就医,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2.儿童:儿童晕厥原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调节障碍等。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晕厥发生时家长不要过度惊慌,按现场处理方法操作。平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营养,避免长时间站立、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等诱发因素。若儿童频繁发生晕厥,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避免因误诊漏诊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3.孕妇:孕妇晕厥可能与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等因素有关。孕期要定期产检,监测血压、血糖、血常规等指标。发生晕厥时,除按常规处理外,要尽快送往妇产科就诊,评估胎儿情况。孕妇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处于闷热环境中。
4.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引发晕厥,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要严格按医生要求治疗,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血糖,随身携带糖果等,预防低血糖晕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