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怎么办
小儿腹痛常见原因包括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肠炎、肠痉挛、便秘)、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及其他原因(如肠系膜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应对措施有一般处理(观察症状、调整饮食、腹部保暖)、就医指征(腹痛不缓解或加重、伴高热等严重症状、腹部有压痛包块等)以及针对病因和支持治疗。特殊人群方面,低龄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细察症状且谨慎用药;有过敏史儿童要防过敏致腹痛并及时就医;有腹部手术史儿童腹痛需警惕肠粘连,家长要告知医生手术史。
一、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
1.胃肠道疾病
消化不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易引发消化不良,导致腹痛。此类腹痛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比如孩子一次食用过多肉类或油炸食品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洁引起。除腹痛外,还可能有腹泻、发热等表现。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胃肠炎常见病因之一,秋季高发。
肠痉挛: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所致,多为阵发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孩子一般情况良好。腹部着凉、暴饮暴食、进食生冷食物等都可能诱发。
便秘:粪便长时间积聚在肠道,可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腹痛。小儿可能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35天甚至更长时间无排便。
2.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同时可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小儿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需及时就医。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腊肠样肿块。多因小儿肠道发育不完善,蠕动节律紊乱引起。
3.其他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毒或细菌感染波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隐痛或胀痛。
过敏性紫癜:部分小儿在出现皮肤紫癜前,可先有腹痛症状,多为阵发性绞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与小儿自身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有关。
二、小儿腹痛的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孩子腹痛的部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便血等其他症状。例如,若腹痛伴有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若有便血,需警惕肠套叠等外科疾病。
调整饮食:对于因消化不良或胃肠炎引起腹痛的孩子,应暂时调整饮食。减少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摄入,改为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若腹痛是由食物过敏引起,需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过敏原。
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孩子腹部,缓解肠痉挛导致的腹痛。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孩子皮肤。
2.就医指征
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如孩子持续哭闹不止,腹痛程度越来越剧烈,应及时就医。
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频繁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尽快前往医院诊治。
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或触摸到包块,可能存在外科急腹症,应立即就医。
3.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能需使用抗生素;肠痉挛可通过解除肠道痉挛药物缓解症状;便秘可采用开塞露等通便治疗;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多需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因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的孩子,需进行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腹痛时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家长更需仔细观察孩子的伴随症状。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可能含有不适合低龄儿童的成分。
2.有过敏史儿童:对于有过敏史的孩子,家长要更加留意腹痛是否由过敏引起,日常注意避免孩子接触已知过敏原。若怀疑过敏性紫癜导致腹痛,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引发肾脏等器官损害。
3.有腹部手术史儿童:这类孩子若出现腹痛,要警惕肠粘连等情况的发生。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孩子的手术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