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佝偻病早期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神经症状、骨骼改变相关早期表现及其他早期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有易激惹,患儿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易因轻微刺激哭闹;多汗,即使环境适宜也多汗,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和枕秃;睡眠不安,夜间易惊醒、翻身,影响生长发育。骨骼改变早期表现为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枕骨或顶骨有乒乓球样弹性感;囟门增大及闭合延迟,影响颅骨发育与大脑保护。其他早期症状有出牙延迟,影响咀嚼与恒牙萌出;肌肉松弛,致腹部膨隆、运动发育落后。家长要关注婴幼儿表现,保证孩子充足户外活动与营养摄入,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群体需更积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重点关注骨骼发育。
一、精神神经症状
1.易激惹:佝偻病早期,患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相较于正常儿童,他们更容易因轻微刺激而哭闹,难以安抚,日常表现得比较敏感。比如在换尿布、穿衣等常规护理操作时,就可能频繁哭闹,这种易激惹状态会影响患儿自身休息,也给家长护理带来困难。
2.多汗:即使在环境温度适宜,没有剧烈活动的情况下,患儿头部等部位也会多汗。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神经系统对汗腺的调节功能。多汗不仅会导致患儿皮肤不适,频繁浸湿衣物、枕巾等,还可能因汗后吹风而增加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而且,头部多汗刺激头皮,患儿可能会经常摇头擦枕,进而出现枕秃现象。
3.睡眠不安:夜间睡眠时,患儿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可能频繁翻身。这是由于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得患儿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长期睡眠不安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睡眠不佳会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影响身体发育。
二、骨骼改变相关早期表现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部分,用手指按压时,有乒乓球样的弹性感。这是因为此时婴儿颅骨发育较快,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颅骨的骨化过程受影响,骨质变软。若未及时干预,随着病情进展,颅骨软化范围可能扩大,严重影响颅骨正常形态和大脑发育空间。
2.囟门增大及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一般在11.5岁闭合,佝偻病患儿由于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囟门增大,闭合时间延迟。前囟闭合延迟可能影响颅骨的正常骨化进程,使患儿头部对大脑的保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增加大脑受外界损伤的风险,同时也反映了患儿整体骨骼发育可能存在异常。
三、其他早期症状
1.出牙延迟:正常小儿一般在410个月开始出牙,佝偻病患儿出牙时间往往延迟,可能1岁后才开始出牙,且出牙顺序可能紊乱。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在牙齿硬组织中的沉积,导致牙齿萌出障碍。出牙延迟不仅影响患儿咀嚼功能的正常发展,还可能影响后续恒牙的萌出和排列,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2.肌肉松弛:由于钙吸收不良,肌肉收缩功能受影响,患儿会表现出肌肉松弛,尤其是四肢、腹部肌肉。如患儿可能会出现腹部膨隆,类似蛙腹,坐、立、行等运动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肌肉松弛还会导致患儿运动耐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其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使患儿在爬行、站立、行走等动作学习上更加困难。
温馨提示:
1.针对家长: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于佝偻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需细心观察。日常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皮肤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和皮肤晒伤。在喂养方面,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自身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钙的食物摄入;人工喂养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保证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
2.针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群体:这类孩子因先天储备不足,患佝偻病的风险更高。出生后应遵医嘱,可能需要更早、更积极地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在定期体检时,要重点关注骨骼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佝偻病早期迹象并干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骨骼较软而造成意外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