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时如何正确处理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一般处理时要保持冷静,坐下前倾,捏紧两侧鼻翼510分钟。辅助止血可冷敷在前额、鼻根部1520分钟,或用棉球、纱布轻柔填塞鼻腔,但后鼻孔出血需就医处理。出现出血量大且不止、反复出血、伴头晕等症状应就医。特殊人群中,儿童鼻出血常见,家长要安抚情绪、轻柔处理并排查异物;老年人鼻出血可能与基础病有关,要关注血压;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方法;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凝血异常,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就医并告知病史。
一、鼻出血时的一般处理方法
1.保持冷静:鼻出血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在场人员都应保持冷静。情绪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鼻出血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儿童,家长的紧张情绪可能会传递给孩子,使孩子更加恐惧和不安,影响止血过程。
2.调整体位:坐下并稍微前倾,不要仰头。仰头可能会使血液倒流至咽喉部,不仅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还可能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正确的前倾体位有助于血液从鼻腔流出,避免血液在鼻腔内积聚,便于观察出血情况。
3.按压止血: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通过按压鼻翼,可以压迫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区),大多数鼻出血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初步控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鼻翼处放置棉球或纱布,增加压迫效果。在按压过程中,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导致压迫无效,也不能过重引起局部疼痛不适。
二、辅助止血措施
1.冷敷:可以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鼻根部。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左右即可,避免局部皮肤冻伤。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更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
2.填塞止血:如果出血较剧烈,在进行上述按压和冷敷的同时,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填塞鼻腔。填塞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加重出血。填塞物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损伤鼻腔,过松则无法起到止血作用。对于后鼻孔出血,自行填塞可能比较困难,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
三、就医指征
1.出血量大且持续不止:经过1015分钟的按压等初步处理后,鼻出血仍未停止,出血量较大,应尽快就医。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警惕出血不止引发的严重后果。
2.反复鼻出血:近期频繁出现鼻出血情况,即使每次出血量不大,也应及时就医。这可能提示存在鼻腔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3.伴有其他症状:鼻出血同时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或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因失血过多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因鼻腔黏膜娇嫩,且常因好奇抠挖鼻孔所致。家长在孩子鼻出血时,要先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其哭闹加重出血。按压止血时动作要轻柔,冷敷温度不宜过低。如果孩子反复鼻出血,需注意排查是否存在鼻腔异物等情况,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平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抠挖鼻孔。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相关。鼻出血时,除采取常规处理方法外,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需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若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应尽快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失血过多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3.孕妇:孕妇鼻出血时,处理方法与常人基本相同,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和方法。冷敷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冷刺激引起宫缩。若鼻出血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鼻出血可能较难控制。一旦发生鼻出血,在进行初步按压等处理后,应尽快就医。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如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平时要注意避免鼻腔黏膜损伤,如避免用力擤鼻、抠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