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怎么办
肱骨骨折各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概述(任何年龄段、不同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多因玩耍摔倒,老人因骨质问题,中青年多因意外创伤)、判断(症状有疼痛、肿胀等,通过体格及X线、CT检查诊断)、治疗(保守治疗含手法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内固定,药物辅助治疗需遵医嘱且区别不同年龄)、护理与康复(固定时减少患侧活动、抬高患肢,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不同年龄康复速度有别)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关注生长发育,老人关注基础疾病和防摔倒,有基础疾病者控制病情保障治疗康复)。
一、肱骨骨折概述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和不同性别都可能遭遇。年龄较小的儿童骨骼尚未发育完全,骨质较软,在玩耍、摔倒时易发生肱骨骨折;而老年人由于骨质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受到轻微外力就可能骨折。中青年发生肱骨骨折多与意外创伤有关,如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
二、判断肱骨骨折
1.症状表现:患者骨折部位会有明显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肿胀、淤血,骨折处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会出现畸形、反常活动等。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不愿活动受伤肢体、哭闹不止。
2.诊断方法:医生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骨折情况,同时利用X线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等,CT检查能更详细准确地了解骨折细节,对于一些复杂的肱骨骨折情况有重要诊断价值,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三、肱骨骨折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位置,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处理以提升患者舒适度。
固定:复位后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稳定。固定期间需注意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等,若出现麻木、发凉、肿胀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的固定时间相对较短,具体时间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来确定。
2.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复杂骨折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在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进行固定。这种手术方式能更准确地复位骨折,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闭合复位内固定:借助特殊的器械在不切开皮肤的情况下将骨折复位并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药物治疗:药物可用于辅助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等。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一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协助康复,但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同年龄人群用药有一定区别,儿童和老年人用药更需谨慎选择和权衡剂量。
四、护理与康复
1.日常护理:固定期间患者应尽量减少患侧肢体活动,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儿童患者需加强看护,避免其意外碰撞受伤肢体;老年人要防止褥疮、肺炎等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等。注意保持骨折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功能恢复。早期可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随着骨折愈合,可增加上臂肌肉的收缩练习、肩部和肘部的被动活动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和进展有所不同,儿童康复速度相对较快,老年人康复则相对缓慢。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较快,但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治疗时避免使用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配合程度进行,以游戏等方式提高其积极性。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骨折后手术风险较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和监测。康复训练要逐步进行,防止摔倒再次骨折。
3.患有基础疾病者:有糖尿病的患者骨折愈合可能会受到影响,要严格控制血糖,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血压平稳,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