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症状
骨关节炎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疼痛初期多为间歇性钝痛,随病情进展可加重,受年龄、性别、劳累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休息、热敷等缓解;肿胀由关节积液或炎症引起,与肥胖、重体力劳动等有关,可控制体重、冰敷减轻;僵硬常出现在晨起或久静后,受年龄、姿势等影响,可晨起活动关节缓解;活动受限随病情发展加重,受年龄、运动情况等影响,可康复锻炼并使用辅助器具;关节畸形多见于晚期,与病程、遗传有关,可能需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治疗要考虑药物副作用并防跌倒,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儿童患病要及时诊断并遵循儿科护理原则。
一、疼痛
1.特点: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轻至中度间歇性钝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且程度加重。疼痛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长时间行走等负重活动时更为明显。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软骨磨损更严重,疼痛可能更频繁和剧烈。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加重疼痛症状。生活中过度劳累、关节受凉等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疼痛。有外伤史的患者,受伤关节更容易出现疼痛。
3.应对措施: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
二、肿胀
1.特点:肿胀通常是由于关节内积液或软组织炎症引起的。可表现为关节周围弥漫性肿胀,也可能局限于关节的某一部位。肿胀程度不一,有时可伴有皮肤温度升高。
2.影响因素:肥胖人群由于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关节肿胀。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的人,关节损伤机会增加,肿胀发生率也会升高。既往有关节感染病史的患者,炎症容易反复发作导致肿胀。
3.应对措施:患者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可采用冰敷的方法减轻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三、僵硬
1.特点:僵硬感常出现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病情严重时,僵硬时间可能会延长。
2.影响因素:老年人的关节灵活性较差,僵硬症状可能更明显。生活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的人,关节僵硬的情况会更频繁。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关节僵硬症状,且持续时间更长。
3.应对措施:早晨起床后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如缓慢屈伸关节,以缓解僵硬。平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四、活动受限
1.特点: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患者可能会出现屈伸困难、行走步态异常等情况。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澡等。
2.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关节功能退化越严重,活动受限情况越明显。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的人,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都会受到影响。有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病史的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从年轻时就开始出现。
3.应对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节屈伸、肌肉力量训练等,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
五、关节畸形
1.特点: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手指关节的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等。关节畸形会进一步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影响因素:病程较长、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畸形。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发生关节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
3.应对措施:对于已经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关节功能和外观。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
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骨关节炎症状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关节压力增大,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骨关节炎症状。但在孕期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适当休息等。
3.儿童:儿童患骨关节炎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关节症状,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治疗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