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症状及治疗
慢性咽炎主要包括症状、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三方面内容。症状上,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微痛)、咽部分泌物及咳嗽(有痰液、刺激性咳嗽伴恶心),部分免疫力低者有低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分为一般治疗(戒烟戒酒、保持口腔清洁、合理用嗓、改善环境)、药物治疗(局部用含漱液、含片、喷雾剂,全身根据情况用抗生素、抗组胺药、质子泵抑制剂)、中医治疗(辨证开方、用中成药及针灸推拿辅助)。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避免自行用含片;孕妇勿自行用药,先调整生活方式,严重时就医;老年人治疗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加强营养,警惕吞咽困难排查其他疾病。
一、慢性咽炎的症状
1.咽部不适感:多数患者会感觉咽部有异物感,就像有东西黏附在咽部,咳不出也咽不下,但一般不影响进食。部分患者还会有干燥感,尤其在气候干燥、饮水过少或长时间用嗓后更为明显,咽部黏膜缺乏津液滋养,产生干涩不适。有些患者会出现微痛症状,多为间断性隐痛,在吞咽时可能稍有加重,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咽部神经末梢所致。
2.咽部分泌物及咳嗽:患者常感觉咽部有痰液,晨起时较为明显,痰液一般较黏稠,量不多。由于痰液刺激,会引发刺激性咳嗽,尤其在晨起时,试图咳出痰液,可能伴有恶心症状。但这种咳嗽通常无明显咳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痰。
3.全身症状:一般慢性咽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对于免疫力较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本身患有慢性疾病者,可能因长期的炎症消耗,出现低热、乏力、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二、慢性咽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十分重要。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必须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持续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炎症。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及饭后用淡盐水或漱口水漱口,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咽部感染风险。避免长时间过度用嗓,对于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要注意合理用嗓,掌握正确发声方法,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话或大声喊叫。注意环境因素,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在粉尘较多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工作,应佩戴口罩,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能清洁口腔、杀菌、消炎,缓解咽部不适。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可在局部发挥消肿止痛、清咽利喉作用。对于咽干明显者,可使用咽部喷雾剂,如开喉剑喷雾剂,直接作用于咽部黏膜,缓解干燥症状。
全身用药:对于症状较重,存在细菌感染证据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若患者伴有过敏因素,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减轻过敏反应导致的咽部黏膜肿胀。对于咽干、咽痒等症状明显,且存在咽喉反流因素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咽部黏膜的刺激。
3.中医治疗:中医可通过辨证论治开出处方进行调理。常用的中成药有咽炎片、清喉利咽颗粒等,具有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等功效。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对慢性咽炎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刺激穴位,调节机体气血运行,改善咽部症状。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慢性咽炎容易反复。在治疗上,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保持口腔清洁、调整生活环境等。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含片,防止误吞导致窒息风险。若需使用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儿童用药种类和剂量与成人不同,需更加谨慎。
2.孕妇:孕妇由于生理状态特殊,用药需格外小心。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治疗慢性咽炎,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应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若症状严重,必须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由医生权衡利弊后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咽炎时,要考虑所用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需耐心坚持治疗,且要注意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促进慢性咽炎的恢复。对于伴有吞咽困难等症状的老年患者,要警惕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及时就医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