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怎么回事
慢性咽喉炎是累及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病程超3个月且症状易反复的常见咽喉部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病等)、全身因素(如贫血等全身性疾病)、职业因素(用嗓过度人群)、年龄和性别因素(老人、经期孕期女性)、生活方式因素(熬夜、喜食辛辣等)。症状有咽部不适、分泌物增多、声音嘶哑等。诊断依靠症状、病史及咽喉部检查。治疗包括去除病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职业用嗓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加强锻炼、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不良环境因素。
一、慢性咽喉炎的定义
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部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病程通常超过3个月,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二、病因
1.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患有各种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刺激咽部,或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影响也可引发;此外,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等不良理化因素刺激也易导致慢性咽喉炎。
2.全身因素: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有关。
3.职业因素:教师、歌手等用嗓过度的职业人群,容易因长期发声不当或用嗓过度,引发慢性咽喉炎。
4.年龄和性别因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咽喉部黏膜萎缩,抵抗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5.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刺激咽喉部黏膜,诱发炎症。
三、症状表现
1.咽部不适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刺激感和轻微的疼痛等,由于咽后壁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咳嗽时常无分泌物咳出。
2.咽部分泌物增多:患者自觉咽喉部有痰液附着,常需要“吭”“喀”来清除分泌物。
3.声音嘶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尤其是职业用嗓人群,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四、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结合咽喉部检查进行诊断。电子喉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咽喉部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充血、肥厚、淋巴滤泡增生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
1.去除病因:戒除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治疗全身性疾病以增强抵抗力。
2.药物治疗: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喷雾等药物,以清洁口腔、杀菌消炎、减轻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物理治疗:激光、低温等离子等物理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
4.中医治疗:一些中药方剂、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咽喉炎时,应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尤其是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药物。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过甜、过咸的食物,多喝水。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时,应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慢性咽喉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使用淡盐水漱口等。如果症状严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
4.职业用嗓人群:应注意科学用嗓,避免长时间连续发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发声间隙适当休息,可使用润喉产品缓解咽喉部不适。
七、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2.注意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3.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5.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在粉尘、有害气体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口罩,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