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少见、约占银屑病患者1%的类型,以全身皮肤弥漫潮红、浸润、肿胀、脱屑为特征,病因包括治疗不当(如用强刺激性外用药、突然停用系统用药)、感染因素(如链球菌感染)及其他因素(如精神压力大等),临床表现有皮肤广泛受累和发热等全身症状,依据典型表现结合病史诊断,需排除其他致红皮病的疾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等)、药物治疗(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等)和物理治疗(NBUVB照射),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该病病情顽固、治疗周期长、部分会复发,少数因并发症危及生命,预防关键是正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避免刺激药、规律用药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定义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银屑病类型,约占银屑病患者的1%。它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脱屑为主要临床特征,原有的银屑病皮损在疾病过程中会变得不典型,正常皮肤也可被累及,皮肤表面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
二、病因
1.治疗不当: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如高浓度的水杨酸、芥子气等,或者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系统用药,可能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可能是部分患者发病的诱因。
3.其他因素:精神压力过大、酗酒、外伤、内分泌紊乱等因素也可能促使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失衡,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全身皮肤广泛受累,初期为原有皮损部位发红,迅速扩展至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症浸润明显。表面有大量糠状鳞屑,不断脱落,尤其在四肢屈侧、腹股沟、腋窝等皮肤褶皱处更为明显。
2.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由于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大量蛋白质和水分通过皮肤丢失,可导致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脱屑,结合既往银屑病病史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红皮病的疾病,如药物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毛发红糠疹等。必要时可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感染,可使用温和的保湿剂保护皮肤。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等)。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3.物理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可用于缓解症状,促进皮肤恢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皮肤护理、调整饮食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护理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3.孕妇:孕妇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大部分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治疗应以保障胎儿安全为前提。非药物治疗如皮肤护理、心理疏导等更为重要。若病情严重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七、预后与预防
红皮病型银屑病病情顽固,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因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预防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正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遵循医嘱规律用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预防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