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和扁桃体炎区别
咽炎和扁桃体炎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咽炎是咽部黏膜等组织的炎症,由病毒、细菌、环境等引起;扁桃体炎主要是腭扁桃体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导致。症状上,急性咽炎起病急,有咽干、咽痛等,全身症状轻;慢性咽炎有咽部不适感、刺激性咳嗽等。急性扁桃体炎咽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慢性扁桃体炎有咽痛、咽干等,扁桃体肥大时影响呼吸等。体征上,咽炎急性时黏膜充血、淋巴滤泡隆起,慢性时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扁桃体炎急性时肿大、有脓点或渗出物,慢性时大小不定、有瘢痕等。治疗上,一般治疗相似,咽炎病毒感染多可自愈,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还可用含片等;扁桃体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频繁复发等可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用药谨慎;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谨慎用药;过敏人群要明确并避免过敏原,告知过敏史。
一、定义区别
1.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环境因素如粉尘、化学气体刺激,以及过敏等引起。
2.扁桃体炎:主要是指腭扁桃体的炎症,多由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二、症状区别
1.咽炎:
急性咽炎: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并伴有恶心。
2.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高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小儿高热时可因高热惊厥就医。
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
三、体征区别
1.咽炎:
急性咽炎:咽部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慢性咽炎: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咽后壁可见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或咽侧索肥厚。
2.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拭去,不遗留出血创面。
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大小不定,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物。
四、治疗区别
1.咽炎: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吃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病毒感染所致多可自愈。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应改善环境。
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静脉用药;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情况除外;局部可用含片、含漱液等缓解症状。
2.扁桃体炎:
一般治疗:同咽炎,注意休息,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半流食,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
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如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须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局部治疗可用含漱液。对于频繁复发的扁桃体炎或存在并发症时,可考虑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无论是咽炎还是扁桃体炎都更易发生。患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在治疗上,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发热等症状。低龄儿童避免使用成分复杂的药物,防止不良反应。同时,保证儿童充足休息,清淡饮食,有利于疾病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咽炎或扁桃体炎可能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若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
3.孕妇:孕期用药需谨慎,无论是咽炎还是扁桃体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多喝水、注意休息等。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4.过敏人群:对于因过敏因素导致咽炎的人群,需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在治疗过程中,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如使用含片或含漱液,注意查看成分,防止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