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什么原因引起
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上,40岁后关节软骨磨损退变加速,60岁以上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症状,老年人应适当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性别方面,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下肢力线易改变,男性重体力劳动多,二者发病风险均高,女性可补充雌激素、保持体重,男性要做好关节保护;生活方式上,肥胖、过度运动、姿势不良会增加关节负担或磨损,应减重、避免过度运动、保持正确姿势;病史因素中,关节创伤和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会破坏关节结构和骨质,患者要康复训练、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老年人、女性、肥胖人群、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有病史人群等特殊人群也给出了运动、饮食、检查、治疗等方面的温馨提示。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关节软骨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和抗压能力下降。同时,软骨细胞的代谢功能也会减弱,修复能力降低。一般来说,40岁以后,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变开始加速,到60岁以上,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人由于骨质流失,骨密度降低,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也会减弱,这进一步增加了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关节损伤和退变。应对措施上,老年人应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减轻关节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减缓骨质流失。
二、性别因素
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关节软骨的代谢受到影响,使得关节软骨更容易受到损伤和退变。而且女性的骨盆较宽,下肢力线相对男性更容易发生改变,这也增加了膝关节等部位的受力不均,从而增加了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男性则由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比例相对较高,关节受到的损伤机会更多,也容易引发退行性骨关节炎。对于女性来说,绝经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关节的压力。男性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要注意做好关节的保护措施,避免过度劳累。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退行性骨关节炎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肥胖导致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加速了软骨的磨损和退变。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以降低关节的压力。
2.过度运动:长期进行高强度、过度的运动,如长跑、篮球、足球等,会对关节造成过度的磨损和冲击。运动员等职业人群由于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关节损伤的概率较高,更容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应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恢复。
3.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驼背等,会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增加关节的磨损。办公室职员等长期久坐的人群,容易出现腰椎和膝关节的问题。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定时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四、病史因素
1.关节创伤:既往有过关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创伤史的人群,关节的结构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力学环境发生改变。这使得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磨损和损伤,从而增加了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有过关节创伤的患者,在康复后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2.其他疾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患者,关节会受到炎症的侵袭,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逐渐发展为退行性骨关节炎。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对关节的损害。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受寒。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
2.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瑜伽等有助于增强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运动。
3.肥胖人群:减肥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快速减重对关节造成额外的负担。可以选择游泳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
4.运动员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注意运动和劳动的强度和频率,做好关节的保护和康复。一旦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5.有病史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关节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