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瘤的早期症状表现
儿童脑瘤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多晨起加重、进行性加重且常伴喷射性呕吐,约70%患者有晨起头痛,60%80%头痛时伴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无恶心前驱症状且与进食关系不紧密,50%70%患儿会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复视,30%50%患者有视力下降,10%20%有复视;头颅增大多见于婴幼儿,伴囟门张力增高,20%30%婴幼儿患者会出现;精神及意识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40%60%患儿有此症状)、性格改变、意识模糊;平衡和协调障碍,如走路不稳(小脑肿瘤患者中60%80%会出现)、精细动作困难。家长需留意孩子变化,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家族病史的要定期体检,同时注意孩子营养、睡眠及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一、头痛
1.晨起加重:儿童脑瘤引发的头痛常在清晨醒来时较为严重,这与夜间平躺时颅内压力相对升高有关。随着身体活动,脑脊液循环有所改善,头痛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稍有缓解。研究表明,约70%的儿童脑瘤患者会出现晨起头痛症状。
2.进行性加重:头痛会随着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加剧,从偶尔发作、程度较轻,发展为频繁发作且疼痛程度难以忍受。这是由于肿瘤不断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持续升高。
3.伴随呕吐:头痛时常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关系不大。这是因为颅内压力升高刺激了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射。约60%80%的患儿在头痛时会出现这种呕吐症状。
二、呕吐
1.喷射性特征:与普通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呕吐不同,因脑瘤导致的呕吐呈喷射状,这是由于颅内压突然升高,迫使胃内容物快速喷出。在儿童脑瘤患者中,喷射性呕吐是常见症状之一,约有50%70%的患儿会出现。
2.无恶心前驱症状:胃肠道疾病导致的呕吐一般先有恶心等不适感觉,之后才发生呕吐。而脑瘤引起的呕吐常常没有恶心的前驱表现,突然发生。
3.与进食关系不紧密:并非因进食过多或食物刺激引发,即使未进食也可能出现,且一天中可多次发作。这是因为呕吐主要是由颅内压升高而非胃肠道本身病变导致。
三、视力障碍
1.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或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可导致视力进行性下降。早期可能表现为视物模糊,随着病情发展,视力下降会愈发明显。在一些研究中,约30%50%的儿童脑瘤患者存在视力下降问题。
2.视野缺损:部分患儿会出现视野范围缩小或视野中某一部分缺失的情况。这是由于肿瘤对视神经传导通路的压迫或损伤,影响了视觉信息的正常传递。
3.复视:即看东西出现重影,可能是因为肿瘤影响了眼球运动神经,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约10%20%的患儿会有复视症状。
四、头颅增大
1.婴幼儿多见:对于囟门未闭合的婴幼儿,由于颅内压力升高,可导致头颅代偿性增大。表现为头围异常增大,与身体发育比例不协调。研究显示,在婴幼儿脑瘤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头颅增大现象。
2.囟门张力增高:同时,囟门会变得饱满、紧张,触摸时能感觉到明显的张力。这是因为颅内压力通过囟门这一相对薄弱的部位向外传导。
五、精神及意识障碍
1.精神萎靡:患儿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活动量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大脑能量代谢异常。约40%60%的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症状。
2.性格改变: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可能变得烦躁、易怒,或者原本安静的孩子变得异常兴奋、多动。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和大脑的情绪调节功能。
3.意识模糊:严重时,患儿可能出现意识不清,对呼唤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这通常意味着颅内压已经极度升高,大脑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六、平衡和协调障碍
1.走路不稳:患儿行走时可能出现步态蹒跚,容易摔倒,如同醉酒样步态。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小脑等与平衡和协调功能相关的脑区,导致身体平衡感和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在小脑肿瘤患者中,约60%80%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症状。
2.精细动作困难:如系鞋带、拿筷子等需要手部精细动作的活动变得困难,这同样是由于大脑对肢体运动控制能力下降所致。
温馨提示: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若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有脑瘤家族病史的儿童,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