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鼻子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因反复炎症刺激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的病症,有呼吸道、耳部、面部发育及全身等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药物、控感染)和手术(有指征及方式),儿童患者需考虑年龄等因素,注重生活方式及术后护理与人文关怀。
一、腺样体肥大的定义及相关情况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属于淋巴组织。小孩腺样体肥大多是因反复炎症刺激导致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见于儿童时期,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上呼吸道感染高发等因素相关。
二、腺样体肥大的常见症状
1.呼吸道症状
鼻塞: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可引起鼻塞,患儿常张口呼吸。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鼻塞而影响吃奶,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对于婴幼儿,家长可观察到其在吃奶时呼吸不畅、频繁吞咽等表现;学龄儿童则可能自述鼻子不通气。
打鼾:肥大的腺样体阻塞气道,睡眠时气流通过受阻可引起打鼾,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长期打鼾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睡眠质量差会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2.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儿童时期耳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咽鼓管相对短、宽、平,更容易因腺样体肥大而受到影响。
3.面部发育异常: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这是因为长期张口呼吸使空气冲击面骨,影响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影响较大。
4.全身症状:因鼻塞导致长期缺氧,可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还可能伴有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长期呼吸不畅影响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取和利用。
三、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鼻咽镜检查可看到鼻咽部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团块,堵塞后鼻孔。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堵塞后鼻孔的程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鼻咽侧位X线片:可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当该比值大于0.6时提示腺样体肥大。
鼻咽部CT或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但需注意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如果伴有过敏因素导致的腺样体肥大,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等。不过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腺样体轻度肥大的患儿,且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控制感染:如果腺样体肥大是由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积极控制感染有助于缓解症状。要注意增强儿童的免疫力,让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等,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鼻塞、打鼾、听力下降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腺样体面容等情况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一般儿童满4岁后可考虑手术,但具体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判断。
手术方式:目前多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等微创方式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后要注意儿童的术后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注意事项及人文关怀
1.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腺样体肥大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保守治疗时药物选择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和禁忌。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中的使用,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精确调配,以确保安全有效。
2.生活方式: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头部,有助于缓解鼻塞;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3.术后护理: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后要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保持鼻腔清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鼻腔冲洗等护理操作。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安抚,因为手术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创伤,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焦虑等情绪,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多给予关心和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