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的症状
婴儿脑损伤主要有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和语言发育异常、喂养和生长发育问题等表现,家长需格外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或易激惹、惊厥、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认知和语言发育异常体现为认知和语言发育迟缓;喂养和生长发育问题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缓慢。家长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注意环境清洁,采用特殊喂养器具保证营养供给,尽早带婴儿进行康复评估与治疗并积极参与训练,保持良好心态。
一、神经系统症状
1.嗜睡或易激惹:婴儿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睡眠模式的改变。有的婴儿会变得过度嗜睡,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不易唤醒;而有的则表现为易激惹,轻微刺激就会引发哭闹,且哭闹难以安抚。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出现异常。例如,当脑组织受到损伤,神经元的正常活动受到干扰,神经递质失衡,就可能导致这种睡眠和情绪状态的改变。
2.惊厥:惊厥也是婴儿脑损伤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局部或全身肌肉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其发生机制是脑损伤破坏了大脑神经元的正常电活动节律,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惊厥可分为局灶性惊厥,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如一侧肢体抽搐;也可为全身性惊厥,累及全身肌肉。频繁或长时间的惊厥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3.运动发育迟缓:正常婴儿在特定月龄会逐渐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如3个月左右抬头,6个月左右独坐等。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落后,如到了相应月龄无法完成这些动作,或者完成动作的质量明显差于正常婴儿。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运动中枢及其传导通路,导致肌肉控制能力下降,从而阻碍了运动功能的正常发展。比如,脑损伤影响了大脑皮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调控,使得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影响运动表现。
4.肌张力异常:婴儿脑损伤可导致肌张力改变。有的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如给婴儿换尿布时,双腿不易分开;有的则出现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肢体活动时感觉无力,像抱起婴儿时,其四肢会自然下垂,缺乏正常的抵抗。肌张力异常反映了神经系统对肌肉张力调节功能的受损,可能与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有关。
二、认知和语言发育异常
1.认知发育迟缓:脑损伤可能影响婴儿的认知能力发展,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如在逗引时,不能做出正常的微笑、追视等反应。婴儿可能对玩具缺乏兴趣,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主动探索周围事物。这是由于脑损伤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如额叶、颞叶等,这些区域负责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损伤后导致认知信息处理障碍。
2.语言发育迟缓:正常婴儿在不同阶段会有相应的语言发展表现,如23个月会发出咿呀声,78个月能无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等。脑损伤婴儿可能在语言发育方面落后,如到了相应月龄不能发出相应声音,或者对简单的语言指令无反应。这是因为脑损伤累及了与语言功能相关的脑区,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这些区域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喂养和生长发育问题
1.喂养困难:脑损伤婴儿常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或奶嘴,吸吮节律不规律,容易呛奶。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以及吞咽反射,使婴儿在进食过程中无法完成正常的吸吮和吞咽动作。例如,脑干损伤可能影响吞咽中枢的功能,导致吞咽反射异常。长期喂养困难会导致婴儿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2.生长发育缓慢:由于喂养困难以及脑损伤对身体整体代谢和调节功能的影响,脑损伤婴儿的生长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头围发育也可能异常。这不仅与营养摄入不足有关,还与脑损伤影响了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关,例如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阻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脑损伤婴儿,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因不当的动作加重婴儿的损伤。由于婴儿脑损伤后抵抗力可能下降,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感染的风险。在喂养方面,针对吸吮和吞咽困难的情况,可采用特殊的喂养器具,如早产儿奶瓶等,以保证营养供给。定期带婴儿进行康复评估和治疗,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家长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过程,学习正确的训练方法,在家中也能持续为婴儿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其功能恢复。同时,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脑损伤婴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而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