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小结是什么病
声带小结又称歌唱者小结或教师小结,是特殊类型慢性喉炎,主要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病因包括用声过度或不当、上呼吸道病变、内分泌因素、胃食管咽反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症状有声音嘶哑和喉部不适。诊断依靠喉镜检查、嗓音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声带休息、发声训练、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局部理疗雾化、抑酸药)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正确用嗓、治疗上呼吸道疾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环境因素及定期体检。
一、声带小结的定义
声带小结又称歌唱者小结或教师小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由炎性病变形成,主要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的结节状隆起。
二、声带小结的病因
1.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常见于教师、演员、歌唱家等职业用声者,长期持续高声讲话,音调过高或者过长时间的演唱等均可导致声带小结。儿童的声带小结也和大声喊叫、长时间哭闹有关。
2.上呼吸道病变: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窦炎等可诱发声带小结。
3.内分泌因素:男孩较女孩多见,至青春期均有自行消退倾向;成年女性发病率又高于男性,50岁以上罕见,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4.胃食管咽反流: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黏膜的慢性炎症,从而增加声带小结的发生风险。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辛辣食物等,可使声带黏膜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引发声带小结。
三、声带小结的症状
1.声音嘶哑:早期程度较轻,声音稍粗糙或基本正常,主要是发声易疲劳,用声多时发生,时好时坏,呈间歇性声嘶;经常于发高音时出现声嘶,并伴有发音延迟、音色改变等;病情继续发展,声嘶加重,可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且在发较低声音时也可出现。
2.喉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喉部有异物感、干燥感,伴有轻微疼痛,有的患者在发声时喉部会有紧缩感。
四、声带小结的诊断
1.喉镜检查: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等检查,可观察到声带的形态、颜色及运动情况。典型的声带小结在喉镜下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的结节状隆起,早期小结呈粉红色,质软;后期小结呈白色,表面光滑,基底较宽。
2.嗓音评估:通过声学分析、空气动力学检测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嗓音质量,包括发声频率、强度、音域、音质等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如喉部CT或MRI等,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在排除其他病变时可能会用到。
五、声带小结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声带休息:早期声带小结,经过适当声带休息,常可变小或消失。儿童的声带小结也可能在青春发育期自行消失。
发声训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发声训练,改变不良的发声习惯,提高发声效率,减轻声带负担。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食用辛辣食物,避免过度用嗓,注意口腔卫生等。
2.药物治疗
局部可给予理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混悬液等,可减轻喉部黏膜的炎症。
对于伴有胃食管咽反流的患者,可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3.手术治疗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小结较大或声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喉镜下声带小结切除术、激光手术等。手术治疗后仍需要进行发声训练,以防止复发。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声带小结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应避免让儿童大声喊叫、长时间哭闹。如果需要治疗,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避免过早进行手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用嗓卫生,提醒儿童正确发声。
2.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喉部黏膜可能会更加敏感。如果出现声带小结,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如声带休息、发声训练等。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对于老年人的声带小结,应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如果必须手术,术后要加强护理,促进恢复。
七、声带小结的预防
1.正确用嗓: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声,避免突然大声说话或喊叫。
2.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及时治疗感冒、喉炎、鼻炎等疾病,防止炎症蔓延至喉部。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喉部湿润。
4.注意环境因素:避免长时间处于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中,如需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应佩戴口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喉部检查,尤其是职业用声者,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