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是怎么治疗
颅骨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式,并需关注特殊人群情况。非手术治疗包括观察与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等,警惕迟发性并发症,尤其关注儿童精神状态和老人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头痛、头晕、发热等症状;开放性骨折及时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抗生素,脑脊液漏者防逆行感染。手术治疗有凹陷性骨折撬起复位或除碎骨片,儿童可先尝试非手术复位,老人术前全面评估;粉碎性骨折清除碎骨片、修复硬脑膜,注意保护儿童脑组织,加强老人术后护理;开放性骨折尽早清创,污染重或伤时长可能分期手术,注意保留儿童有活力颅骨,关注老人合并损伤及术后营养康复。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注意生长发育、合理用药及心理支持;老人关注基础疾病控制,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孕妇治疗考虑胎儿安全,选影响小检查方法和药物,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一、非手术治疗
1.观察与监测:对于线性颅骨骨折且无明显移位、无颅内损伤的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因为即使初始检查无明显异常,也可能在后续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儿童颅骨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以防出现颅内压增高。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观察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
2.对症治疗:若患者有头痛症状,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有头晕症状者,需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突然起身等动作。对于发热患者,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物。
3.预防感染:开放性颅骨骨折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清创处理,预防感染。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应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以防逆行感染。儿童皮肤娇嫩,在进行伤口护理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手术治疗
1.凹陷性颅骨骨折手术:当凹陷性颅骨骨折凹陷深度超过1cm,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偏瘫、失语等,或骨折片刺入脑内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将凹陷的骨折片撬起复位或去除碎骨片。对于儿童,由于其颅骨较软,有时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如通过颅骨牵引等尝试复位,但如果效果不佳仍需手术。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粉碎性颅骨骨折手术:对于粉碎性颅骨骨折,若骨折片严重移位、压迫脑组织,或有大量碎骨片嵌入脑内,通常需要手术清除碎骨片、修复硬脑膜。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儿童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其尚未发育完全的脑组织,避免过度牵拉等操作。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开放性颅骨骨折手术:开放性颅骨骨折需要尽早进行清创手术,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最佳。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污染物和失活组织,修复硬脑膜和颅骨。若伤口污染严重或受伤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分期手术。儿童开放性颅骨骨折清创时要注意保留有活力的颅骨组织,以利于颅骨的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开放性颅骨骨折可能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颅骨骨折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特点。由于儿童颅骨愈合快,非手术治疗时一般不需要长时间卧床,但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再次受伤。在用药方面,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适应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抚和心理支持。
2.老年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颅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以利于骨折的愈合。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要加强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3.孕妇:孕妇发生颅骨骨折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等。用药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的情况,必要时请妇产科医生会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