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有什么症状呢
膝关节炎的症状、特殊人群情况及相关提示。症状包括疼痛(初期活动时痛,后期休息也痛,疼痛性质多样)、肿胀(积液肿胀和软组织肿胀)、僵硬(晨僵且活动后缓解)、活动受限(屈伸受限和行走困难)、摩擦音和摩擦感;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可能更严重,需注意休息和饮食;女性特殊时期要注意保暖和避免劳累;肥胖人群应控制体重;有运动损伤病史者避免高强度运动,不适及时就医;儿童和青少年若有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能有类似症状,家长要密切关注。
一、疼痛
1.初期疼痛:膝关节炎初期,疼痛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多在活动时出现,比如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蹲起动作等。这是因为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等导致关节在承受压力和活动时,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
2.休息痛: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尤其是夜间休息时。这可能是由于炎症介质在关节内积聚,持续刺激神经,以及关节周围肌肉放松后,关节稳定性改变,进一步加重了疼痛。
3.疼痛特点: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隐痛、刺痛、胀痛等。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低,疼痛可能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疼痛症状。有运动损伤病史的患者,疼痛可能在原有损伤基础上,因关节退变而更易发作。
二、肿胀
1.积液肿胀:关节内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分泌过多的滑液,导致关节腔积液,引起关节肿胀。这种肿胀在外观上表现为膝关节饱满,严重时可呈圆形。肿胀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一般在活动过多或炎症发作期加重。
2.软组织肿胀:除了关节积液,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也可能因炎症反应而出现肿胀。长期不运动、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少动)的人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薄弱,更易出现软组织肿胀。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病史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肿胀症状可能更为频繁和严重。
三、僵硬
1.晨僵:患者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活动不灵活的现象,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内。这是因为夜间关节活动减少,炎症介质在关节内积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活动时需要一定时间来克服这种粘连。
2.活动后缓解:随着关节的活动,僵硬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病情较重,僵硬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退变、肌肉力量减弱,晨僵现象可能更为明显。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关节僵硬也更容易出现。
四、活动受限
1.屈伸受限: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会逐渐减小,患者可能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关节内游离体等原因,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阻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
2.行走困难:活动受限还会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患者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如跛行、行走速度减慢等。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膝关节磨损程度相对较重,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更早出现。有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病史的患者,活动受限可能更为严重。
五、摩擦音和摩擦感
1.摩擦音:在膝关节活动时,患者可能会听到“咔咔”“沙沙”等摩擦音。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
2.摩擦感:用手触摸膝关节,还可能感觉到明显的摩擦感。摩擦音和摩擦感在活动频繁时更为明显,经常进行登山、跑步等运动的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和摩擦较大,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膝关节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以维持骨骼健康。
2.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在孕期,由于体重增加,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可使用托腹带减轻腹部对膝关节的压力。
3.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加重膝关节炎症状。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减轻体重,以缓解膝关节的压力。
4.有运动损伤病史人群:此类人群应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如果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5.儿童和青少年:虽然膝关节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膝关节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膝关节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