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低晕厥
血钙低与晕厥关系密切,血钙参与神经肌肉兴奋性调节,血钙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因呼吸肌痉挛致脑缺氧或影响心脏泵血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常见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衰竭、急性胰腺炎等。诊断需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血清总钙、离子钙等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时,晕厥发生要紧急处理,之后补充钙剂,同时针对病因治疗。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及有相关病史人群需特别关注,通过合理措施预防血钙低。
一、血钙低与晕厥的关系
1.血钙生理作用
钙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血钙参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调节。正常血钙水平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应激性,当血钙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血清总钙正常参考值为2.252.58mmol/L,离子钙为1.101.34mmol/L。
2.血钙低引发晕厥机制
当血钙过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增高,可导致肌肉痉挛,特别是呼吸肌痉挛时,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脑缺氧,从而可能引发晕厥。此外,血钙降低还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晕厥。
二、血钙低晕厥的常见原因
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长期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素食者等人群,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引起血钙降低。
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升高血钙。甲状旁腺手术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血钙降低。
3.肾衰竭
肾衰竭时,肾脏对钙磷代谢的调节功能受损,磷排泄减少,血磷升高,通过钙磷乘积的作用使血钙降低。同时,肾衰竭时1,25二羟维生素D3合成减少,也影响钙的吸收。
4.急性胰腺炎
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导致血钙降低。
三、血钙低晕厥的诊断
1.详细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日照情况、既往手术史、疾病史等,例如询问有无长期素食、近期甲状旁腺手术史、慢性肾脏病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等,有助于判断血钙低的原因。
2.体格检查
注意患者有无手足抽搐、Chvostek征(轻扣面神经,引起同侧面肌抽搐)、Trousseau征(血压计袖带充气至收缩压以上,3分钟内引起手部痉挛)等低钙体征。
3.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清总钙、离子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维生素D水平等指标。若血钙低于正常参考值,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异常,有助于明确病因。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甲状旁腺激素降低;肾衰竭时,肌酐、尿素氮升高等。
4.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超声、肾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甲状旁腺和肾脏形态及结构,查找病因。
四、血钙低晕厥的治疗
1.紧急处理
患者发生晕厥时,立即将其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2.钙剂补充
根据血钙降低程度,可选择静脉输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迅速提高血钙水平,缓解症状。后续可改为口服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等维持治疗。
3.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维生素D缺乏者补充维生素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在补充钙剂的基础上,可能需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肾衰竭患者,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钙和维生素D需求较高。家长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的日照时间,一般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左右,可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要充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预防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血钙低。若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惊厥、抽搐等类似低钙表现,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维生素D合成及钙吸收能力下降。建议老年人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定期体检,监测血钙、维生素D等指标,若发现血钙低,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骨密度。
3.孕妇
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孕妇易出现钙缺乏。孕妇应增加钙摄入,可多吃含钙丰富食物,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若孕期出现下肢抽搐等低钙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因血钙低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4.有相关病史人群
对于有甲状旁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炎等病史的人群,应定期复查血钙及相关指标。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因病情进展导致血钙低晕厥。同时,此类人群在使用可能影响钙代谢的药物时,如某些利尿剂等,需密切监测血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