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茎突疼痛是怎么回事
尺骨茎突是尺骨远端外侧小突起,其附着的韧带对腕关节稳定性至关重要。尺骨茎突疼痛原因多样,包括外伤(急性损伤如摔倒手掌撑地致撕脱性骨折或韧带损伤,慢性劳损如长期反复腕部活动致局部炎症)、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引发滑膜炎症,骨关节炎因关节磨损波及该部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神经卡压等。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多种严重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妇、患有基础疾病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尺骨茎突解剖结构与功能
尺骨茎突是尺骨远端外侧的一个小突起,是一些腕关节韧带的附着点,对于维持腕关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韧带包括尺侧副韧带等,它们在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中协同作用,保证关节的正常运动轨迹。
二、尺骨茎突疼痛原因
1.外伤
急性损伤:多由摔倒时手掌撑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至尺骨茎突,引起撕脱性骨折或韧带损伤。研究表明,此类损伤在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中较为常见,比如篮球运动员在争抢篮板摔倒、老年人意外滑倒等情况。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腕部活动,如从事手工劳作、乐器演奏等职业人群,腕关节频繁屈伸、旋转,导致尺骨茎突附着处的韧带、肌腱反复受到牵拉,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疼痛。MRI检查可发现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情况。
2.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腕关节,导致尺骨茎突处滑膜炎症,进而引起疼痛、肿胀。患者常伴有其他关节的对称性疼痛、晨僵等症状,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血液指标有助于诊断。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腕关节长期磨损,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可波及尺骨茎突部位,引发疼痛。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表现。
3.其他因素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TFCC位于腕关节尺侧,对维持腕关节稳定性和传导应力至关重要。损伤后可导致尺骨茎突周围疼痛,尤其是在腕关节旋转、尺偏活动时加重。关节造影、MRI或关节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神经卡压:尺神经在腕部走行过程中,若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如腕尺管综合征,可引起尺骨茎突附近的牵涉痛,同时可能伴有手部尺侧麻木、无力等症状。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神经损伤情况。
三、尺骨茎突疼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明确尺骨茎突处是否有压痛、肿胀,同时检查腕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评估是否存在韧带松弛或关节弹响等异常。
2.影像学检查
X线:可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骨质增生等情况,但对于软组织损伤显示不佳。
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对于细微骨折的诊断优于X线。
MRI:对软组织如韧带、肌腱、TFCC等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关节炎的患者,需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四、尺骨茎突疼痛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休息制动:减少腕部活动,必要时可佩戴支具或护腕,为损伤组织提供修复环境。
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冲击波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对于有明确局部痛点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骨折、TFCC损伤、严重的关节炎或神经卡压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FCC修复术、腕关节清理术、腕尺管减压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与青少年: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外伤后更应及时就医,准确诊断,避免因漏诊、误诊影响骨骼发育。治疗上应尽量选择保守治疗方法,减少对生长板的影响。如需手术,要选择对骨骼生长影响小的术式。同时,在康复过程中,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二次损伤。
2.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外伤后更易发生骨折,且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除针对损伤本身治疗外,还需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大的药物。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3.孕妇:由于孕期用药受限,应尽量采用保守治疗中的休息、物理治疗等方法。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告知治疗师自己的怀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和部位。
4.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外伤后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易发生感染,应严格控制血糖,加强伤口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在控制疼痛的同时,要兼顾原发病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