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是什么病
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邻近器官炎症)、职业因素(长期大量用嗓人群)、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等)、生活方式因素(过度烟酒、不良饮食等)和全身因素(多种全身性疾病);症状有咽部不适、分泌物异常、声音嘶哑等;诊断需通过症状问诊、口腔及咽喉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治疗方法有去除病因、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卫生、改善环境、合理用嗓和饮食调节。
一、慢性咽喉炎的定义
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部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是指咽喉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涉及多种病理变化的综合征。
二、发病原因
1.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倒流至咽部刺激黏膜;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也可能波及咽部。
2.职业因素:长期大量用嗓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咽喉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易引发慢性炎症。
3.环境因素:长期生活或工作在空气污染严重、化学气体刺激、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咽喉部持续受到不良刺激。
4.生活方式因素:过度吸烟、酗酒,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咽喉黏膜造成损伤,增加患病几率;长期张口呼吸也会使咽喉黏膜干燥,降低其抵抗力。
5.全身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引发慢性咽喉炎。
三、症状表现
1.咽部不适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刺激感和轻微的疼痛等。由于咽后壁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咳嗽时常无分泌物咳出。
2.咽部分泌物异常:咽部分泌物增多且黏稠,患者常试图通过清嗓来清除分泌物。
3.声音嘶哑: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尤其在长时间讲话或用嗓过度后症状加重。
四、诊断方法
1.症状问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发病频率以及是否有相关的诱发因素等。
2.口腔及咽喉检查:通过压舌板观察口咽部黏膜的颜色、有无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喉咽部和喉部的病变情况。
3.其他检查:对于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等;怀疑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咽喉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五、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可能引发慢性咽喉炎的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等;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睡前饱食,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含漱液、含片、咽喉喷雾剂等,以清洁口腔、杀菌消炎、减轻症状;对于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咽干、咽痒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润喉药物。
3.物理治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部,起到湿润、消炎的作用;激光、低温等离子等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咽喉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用药需谨慎。应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尤其是成分复杂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喝水、多吃水果等。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张口呼吸、咬铅笔等。同时,要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时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用药受到诸多限制,治疗应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增加水分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避免接触有害环境和刺激性物质,保持心情舒畅。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3.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佩戴口罩。
4.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注意发声方法。用嗓后要及时休息,可适量饮水润喉。
5.饮食调节: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