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咋回事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儿科疾病,也可见于成人,通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沿血循环至肠系膜淋巴结引发炎症,病变多在回肠末端。病因包括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免疫及饮食因素。症状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多靠自身恢复,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解痉、退热、补液)。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可通过增强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和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来进行。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定义与概述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也可见于成人,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末端的肠系膜淋巴结,这些淋巴结肿大、充血,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发;此外,寄生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该病。
2.免疫因素: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风险。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成年人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降低时,都可能诱发疾病。
3.饮食因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功能,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病原体更容易侵入肠系膜淋巴结。
三、症状表现
1.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痉挛性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可呈间歇性发作,部分患者在发作时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
2.发热:体温可轻至中度升高,一般在38℃左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发热程度与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3.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可能是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引起的。
4.腹泻或便秘:肠道功能受到影响时,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的症状。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便秘时则排便困难,大便干结。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腹部,可发现脐周或右下腹有压痛,但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如果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合并有细菌感染。此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也可能升高。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量及血流情况。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五、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无需特殊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依靠自身免疫力恢复。对于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如体温、腹痛程度、精神状态等。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孩子挑食、偏食。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患肠系膜淋巴结炎后恢复可能较慢。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饮食上要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3.孕妇:孕妇患肠系膜淋巴结炎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饮食上要保证营养丰富,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不适的食物。
七、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见诱因,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