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怎么回事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眩晕原因,致病因素使耳石脱离后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强烈性眩晕,病因分特发性(与年龄增长有关)和继发性(由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等疾病继发),临床表现有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诊断依据典型表现和变位试验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以复位治疗(手法和机器复位)为主,辅以药物和前庭康复训练,严重且复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治疗需谨慎;预防要避免头部外伤、积极治疗耳部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及定期体检。
一、耳石症的定义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时,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二、耳石症的病因
1.特发性耳石症:约半数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耳石退化、变性等有关。老年人耳石器官的代谢功能下降,耳石稳定性降低,更容易发生耳石脱落。
2.继发性耳石症:很多疾病可以继发耳石症。头部外伤,特别是颞骨骨折,可能直接损伤内耳结构,导致耳石脱落;梅尼埃病会引起内耳内淋巴液的压力和成分改变,破坏耳石的正常附着环境;突发性聋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间接导致耳石移位;中耳炎等耳部感染性疾病,炎症可能波及内耳,引发耳石症。
三、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1.眩晕:这是耳石症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常在坐卧体位变化、卧位翻身或从睡眠中惊醒时发作,严重者头部轻微动作也会引发。眩晕感强烈,一般持续不超过1分钟。
2.眼震:在眩晕发作的同时可观察到眼球震颤,不同半规管的耳石症眼震方向有所不同,这是诊断耳石症和判断耳石所在半规管的重要依据。
3.恶心、呕吐:强烈的眩晕刺激会导致自主神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平衡失调,行走或站立不稳。
四、耳石症的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变位试验。常用的变位试验有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眩晕和眼震,以此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进行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如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等。
五、耳石症的治疗
1.复位治疗:是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手法复位是医生根据耳石所在的半规管,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将耳石重新归位到椭圆囊斑上。机器复位则是利用仪器精确控制头位的转动,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辅助治疗:复位后,部分患者可能仍有头晕、平衡不稳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治疗,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等,以改善内耳循环,减轻头晕症状。同时,患者还可以进行前庭康复训练,通过特定的头部和身体运动,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和代偿。
3.手术治疗:对于诊断清楚、病情较为严重、经过规范的复位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半规管阻塞术,但手术治疗一般不作为首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耳石症发作时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在进行复位治疗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的头位变动。复位后,应在家人的陪同下缓慢活动,逐渐适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避免因耳石症治疗诱发其他疾病的发作。
2.儿童:儿童耳石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怀疑儿童患有耳石症,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复位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尽量减少孩子的恐惧和不适。同时,儿童的内耳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内耳功能的恢复情况。
3.孕妇:孕妇患耳石症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在选择复位治疗方法时,要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以免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复位治疗后,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七、预防措施
1.避免头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特别是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危险工作时,要佩戴好防护装备,如头盔等。
2.积极治疗耳部疾病:对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耳石症的发生风险。
3.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减少盐和咖啡因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头位,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
4.定期体检:对于老年人和有耳部疾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耳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